湘云依旧没什么好感,但谁让郡主都给她面子呢,自己跟她过不去,也占不到便宜,只能先忍了。
湘云见她道歉,自然不会多揪着不放,笑着道:“一点小事,舅母已经处置好了。姐姐若是有空,去我屋里下棋吧。”
甄净想了想,点头笑道:“好啊。”
姐妹俩去了湘云的屋子,湘云身边的小丫鬟才悄悄往甄老太太屋里去了。
甄老太爷和老太太听了丫鬟间的小口角,只当不知道。
晚上用饭时,见两个小姑娘一块过来,还有说有笑,也就没出来劝和。
只是两位老人家心里对甄净的印象都打了几分折扣,这孩子见识的少,不但跟甄凌没法比,跟大姑娘甄凝也差了几分。
连甄凛这个当弟弟的,都比她懂事。
第49章 住到庄子上
这一年湘云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甄家, 中间回了几次忠靖侯府,没住两天,甄老太太又让人来接。
“再这么着, 你的屋子我就收拾给别人住了。”柳氏每回都开玩笑。
湘云就抱着小婶婶的胳膊撒娇, “可一定不能给别人,再说这府里哪儿还有人住我的院子。您难道舍得清哥儿跟您分开?”
柳氏自然是舍不得清哥儿的,那是她的宝贝疙瘩, 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放在眼皮子底下。
书院每旬有两天放假,两个宝玉就会各自回家看看家里长辈,再在家里吃点好的改善伙食。
十月, 甄宝玉回来就和湘云说, 他遇见卫若兰了, “听卫世兄说,杜师父已经不在保龄侯府教书了。”
湘云一愣, “为何?”
“卫世兄只说是杜师父入秋后染了风寒,怕把病气传给保龄侯府的两位姑娘, 就搬到了外面, 之后便说要养病, 没再回去。”
甄老太太闻言, 便明白了几分, 保龄侯府日薄西山, 史家后院更乱, 杜娘大概是怕被牵连,影响儿子仕途, 就赶紧撇清关系。
湘云想了想也明白过来,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不过也能理解, 杜娘一个寡妇带着儿子,本就不容易,谨慎些也是应该。
就听甄老太太道:“杜师父也算是教过皇后的,让郡主准备些药材补品给她送去。”
湘云就说也想去探望一下杜师父,甄老太太不让她去,只让送东西的人到时候帮湘云带句话。
甄宝玉道:“不如云妹妹挑一张功课给杜师父送去,她见妹妹功课有了进益,比什么都欣慰。”
湘云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她就拉着甄宝玉去看自己最近写的字,两人挑了几幅好的,又拿来给甄老太太看。
甄老太太却挑出几个毛病,让湘云回去重写。又问她:“你这猴儿,我让你读的《道德经》,读完了么?”
湘云道:“《道德经》五千字,读起来倒是快,只是没读懂。”
甄老太太就问她哪里不懂,也不用翻书,就直接给她解释起来。
湘云不得不佩服,甄老太太真是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从经史子集到吃喝玩乐就没老太太不知道的。
甄家几个姑娘都是老太太亲自启蒙,针线也是老太太教的,后来又看到甄老太太和甄老太爷对弈,话说别人家的老太太都是打牌,而她外祖母居然手执黑子,步步为营,把她外祖父杀的片甲不留,气的老爷子胡子都翘起来,“哼……这次是我让着你,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赢回来!”
前两日甄宝玉回来,厨房做了酒酿蒸鸭子,大家吃着都觉得不太对味儿,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甄老太太一人说是酒酿酿的太过头了,叫来厨房赵妈妈一问,果然,赵妈妈说是南北天气不同,她酿酒酿时没掌握好时间。
甄老太太还常说,自己不如老太妃。老太妃才是杂学旁通,正因老太妃才学出众,先帝才放心把太上皇交给她抚养。
入冬后,甄老太爷和老太太就不怎么出门了,二老在江南呆久了,都不太适应京城的冬天。甄老太太每天就坐在炕上,教湘云、甄净读书做针线。
甄凛单独请了师父,在前院学四书。
他和甄宝玉差不多大,按说也该去书院的。但甄凛身体不好,春秋两季常犯哮症。甄老太爷便不放心让他去,读书也管的没那么严格。
甄凛在读书上天赋平平,却喜欢作画,湘云看过他画的梅花,在现代应该是能开画展的水平。
甄凛并没有因为自己不能去书院读书而烦恼,小少年很享受当下的生活。尤其冬日午后,甄老太爷还会让他陪着下棋。
祖孙二人对弈之间,甄老太爷也会和甄凛讲一些处世的道理。
甄净原本对弟弟不能去读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