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的皱着眉头。
“好了好了, 快吃饭吧, 大老远跑来,我还当出什么大事了。”甄老太爷心疼地拍了拍宝玉太顶的冠, “真是个实心眼的孩子。”
甄老太爷在庄子上吃的很简单,就几个素菜, 配着一碗粥。
甄宝玉也跟着吃这些, 大概是饿了, 他还觉得这里饭菜比家里那些大鱼大肉更香。
天色太晚了, 甄老太爷就没让他回书院, 留他住了一晚。
这一晚, 甄宝玉问了许多与农桑相关的问题。
有的甄老太爷明白, 有的甄老太爷也要去问庄户们。
次日甄宝玉回到书院,就把这些分享给同窗, 贾宝玉等人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只有一名叫苏正的和甄宝玉讨论起来。
这名苏同学家里本也是书香门第, 曾祖和祖父都是进士,谁知父亲是个赌鬼, 把家底劝输光了。
苏家便败落下来,苏正家里贫寒,还是族中一位远亲见他小小年纪知道刻苦,才送他入白马书院来。
来书院的束脩一直是那位族中长辈支付,苏正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入学以来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幼时便生活在乡下,家里除了小麦、也种过玉米、番薯。但那终究是不能代替小麦水稻的。”苏正道:“我倒觉得,与其推广这些代替粮食的作物,不如开垦更多的土地。”
他就和甄宝玉说长安以北,不少土地都是荒芜的。
“可是明明有很多百姓没有田地可种啊。”甄宝玉不解。
“那些地有的是军田,有的是因为遭过天灾,当地百姓都流亡到别处了。”苏正道:“还有就是当地气候太干燥,连小麦也不易种。”
“那倒是适合种马铃薯!”甄宝玉道:“听说马铃薯不需要太多雨水灌溉。”
“若果真可以,那真是太好了。”苏正道。
甄宝玉发现苏正去过许多地方,见识过他不曾了解的世界,就主动来找苏正聊天。
二人很快成了朋友。
倒把贾宝玉给忘到了一边。
贾宝玉其实也不太喜欢和甄宝玉玩儿,这人除了读书比自己强,力气比自己大,其他方面都呆呆的。
而且甄宝玉很喜欢出去跑马,经常弄的灰头土脸,虽然回屋会很快洗干净,但贾宝玉还是有点嫌弃。
贾宝玉回家就很得意的和贾母等人说,自己每次回家衣服都干干净净的。但甄宝玉的衣服要么一层土,要么就直接被树枝划破。
贾母就夸贾宝玉乖巧。
甄宝玉回家则经常被甄老太太和郡主嫌弃,但二人心里却是高兴的。这孩子终于不像在江南时那样,只喜欢混在后院姐妹里。如今愈发有小爷的样子了。
湘云现在来甄家的次数少了,能遇见甄宝玉的机会就更少。
中秋节,书院放五天假,湘云亲自来送节礼,顺便看望甄老太太等人,这才见着甄宝玉。
“哇!表哥长高了!”湘云一见甄宝玉就感叹。
“可不是么,我们都说他这半年来窜了一截子。”甄老太太笑道。
甄宝玉骄傲脸,“我已经比贾府的宝玉哥哥高这么多了。”他说着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个距离。
湘云就夸张道:“哇!高了这么多呀,表哥真了不起!”
甄宝玉:“……”小少年哼了声,不理湘云了。
湘云就嘻嘻一笑,跑去和甄老太太说话。
“番薯和马铃薯该收了吧,外祖父怎么又不在家?”
“他进宫去了。”甄老太太笑道:“出门前特地交代了,你今晚一定要留下吃饭,他好久没见你了,想跟你说说话。”
湘云点头,“我已经和段姨娘说好了,今晚在这住一日。”
自从她和段姨娘等人协理保龄侯府以来,虽然忙碌,却没发生过什么矛盾。
吴辉家的也就是泽兰现在是管家娘子,她很听湘云的。段姨娘又听她的,那五奶奶能得管家的机会,已经是千恩万谢,自然不会跟湘云作对。
如此一来,保龄侯府后宅大部分事情都是湘云做主。
湘云不懂的会去问问柳氏,柳氏这人看着没什么心眼,其实是个管家的能手。
奴才们糊弄主子那点事她全知道,但因为忠靖侯府的仆人构成比较简单,事情就没那么多。
保龄侯府不一样,从前二房的人,如今是最难处理的。
从前史鼐的奶兄弟、小厮以及他们的家里人,都是众人巴结的对象,没少捞银子。
如今这些人成了过街老鼠,还有不少落井下石的,把这些人从前如何捞银子,如何仗势欺人的事儿全抖搂出来。
湘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