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吃着饭,你过来做什么?”甄老太太看他。
“他是贾宝玉,我是甄宝玉,真的比假的还好!您说是不是?”甄宝玉眼睛亮晶晶的,嘴边还有没擦干净的红油。
甄老太太:“……你什么意思?”她也糊涂了,这小子到底是看上谁了?
“老祖宗……”甄宝玉难得像个小孩子一样撒娇,“那贾宝玉和林家姑娘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呢……我和云妹妹也是一样。”他就凑到甄老太太耳边道,最后不敢看祖母的反应,一溜烟儿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脸颊滚烫。
“这汤锅也太辣了,二哥你脸都辣红了。快喝口茶。”坐在甄宝玉旁边的甄凛见二哥脸颊绯红,忙体贴的端了茶盏给他。
甄宝玉:“……”
坐在上首的几个长辈交换了一个眼神,一方面松口气,另一方面又有些疑惑,这小子既然钟意的是云姐儿,那日听到苏正和雯姐儿的婚事时,怎么是哪个反应?
不过那也不要紧了,只要甄宝玉和他们钟意的媳妇人选一样就行。
殿试的结果出的很快,甄宝玉得了头甲第三,也就是探花。
原本大家期望颇高的苏正则中了榜眼,洪哥儿得了二甲第九。
三人的成绩都算名列前茅,互相道喜。甄家这时候也顾不上低调了,自家孩子有出息,摆几天戏一点也不过分。
第72章 初入翰林院
殿试后, 头甲的三人是直接入翰林院的,苏正为翰林院编修,甄宝玉则为翰林院修撰。而只考了二甲的洪哥儿, 只能等着被安排去六部打杂或是去州县做县令。
但洪哥儿有爵位在身, 去地方当县令显然不大可能。皇上就给开了个绿灯,让他入礼部仪制司做主* 事。
这差事说轻松也轻松,说难也难, 平时没什么大事,但逢年过节或者有典礼的时候,就忙的脚不沾地, 还要和工部、户部的官员掰扯。
典礼少一步, 皇上不满意, 办得隆重,户部又不乐意。礼部经常两边不讨好, 关键时候还容易背锅。
皇上把洪哥儿安排去礼部,也是听说史家二太太去世时, 小小年纪的洪哥儿和史鼐一同主持丧事, 丝毫不见慌乱。被许多人夸赞。
至于自家小舅子, 不用皇上操心, 直接保送翰林院。
如无意外, 甄宝玉要在翰林院待九年, 但皇上可不想让甄宝玉这么清闲。
他已经想好了, 等他把个人问题解决好,就派去地方上历练历练。
甄宝玉也正想如此, 他科举入仕又不是为了在翰林院里写公文的。
他希望能像父亲一样, 去地方上做点实事。
但那都是以后得事情了,眼下他还忙于高中探花后的各种庆祝活动中。
本朝素来都有榜下捉婿的传统, 甄宝玉又被点为探花。探花向来是青年才俊,样貌不凡。
不少人想和甄家结亲,但甄家如今门第太显赫了。很多人家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家配补上甄家,自家女儿嫁过去也是高攀。也只能私下暗叹一声可惜。
但有些人家则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尤其那些从前和甄家联络有亲的勋贵世家,就想用联姻的方式,让甄家再拉自己家一把。
这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北静王府和牛家。
郡主好歹是北静王的姑姑,让北静王太妃和郡主商量商量,这事儿未必不成。
郡主却是一口拒绝了,如今四王都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说不定哪天就丢了爵位。
郡主心里很清楚,娘家没有女儿重要。自己若是还和北静王这样的旧勋贵来往,就是在拖累宫里的甄凌。
哪怕北静王太妃说她忘恩负义、冷漠无情,她都不在乎。
“嫂嫂与其想找个孙女婿力挽狂澜,不如好好教育一下你儿子。”郡主道:“听说你儿子为了个戏子和忠顺王结了梁子。”
北静王太妃早就知道此事,没少训斥儿子。但那孩子就是个风流种子,纳妾还不够,娈童戏子就没他不碰的。
最近这事儿更是闹到了忠顺王跟前,谁不知道,得罪了忠顺王就是得罪了皇上。
皇上又给北静王府记了一笔。
北静王太妃脸色难看,悻悻然回去了。
牛家走得则是甄家二房的门路,想让二房的牛姨娘帮忙牵个线。
谁知书信压根没送到牛姨娘手里,随着牛家落魄,牛姨娘在家里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甄宜、甄容又在京城。
牛姨娘在扬州孤立无援,被二太太压得死死的。牛太太给她的信被二太太胡氏结了,转头让二老爷写信给甄老太爷。
甄宝玉得知许多人都想让他做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