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别气了。”
“赶紧走,已经三点多了,今天还要弄一块田呢。” “想要捡泥鳅,还有十多亩田呢,捡到你不想捡为止。” 农村姑娘好哄。 王林只是劝解了几句,她就自觉的提着小桶牵着牛走在前面。 王林肩膀上扛着辘辘,手里提着耕犁走在后头。 耙要等下再过来拿。 那玩意儿,上面全是尖刺,要小心一点。 这边正好有一块三分的小田。 这个伺弄起来就快多了,几套工序下来,也就半个小时。 “菲菲,去小溪里洗洗脚,放牛去。” “泥鳅我来捡。” 王林倒不是有闲心捡这个东西。 他是要开始做田埂,可以顺带捡一下。 而且现在水里还是冷了些,对女孩子身体不好。 说是做田埂。 其实主要是把田埂自家一侧的杂草锄掉,踩进泥里。 碰到损坏的田埂,再从田里弄点泥巴糊起来。 三两下弄完这边的三分田,王林又扛着锄头去刚才的一亩大田那边去做田埂。 “菲菲,自己看着点时间,差不多了就牵牛回去,我可能要晚一点。” 早稻田这边离着村庄近,很多地方都种着油菜。 此时有些油菜已经长的蛮高了,遮挡了视线,王林只能靠吼来和菲菲说话。 “哦,知道啦!” 要问,作田累吗? 嗯,只要习惯了,其实也还好。 做什么不累呢? 打工。 工厂打螺丝,每天工作12个小时,加不完的班。 不累吗? 开货车、网约车。 每天开车也是十几个小时。 不累吗? 主要还是赚不赚钱,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的问题。 现在是1982年,至少最近几年,作田还是会比较赚钱的。 这一点,只要从80年代江南农村建起来的一片片青砖瓦房就能看出来。 当然。 这是在村里田地足够多的情况下。 1982年,全国平均工资是67块一个月,一个刚转正的老师工资差不多是50块。 如果是双职工四口之家,一年工资总收入算他1368元。 这些钱,去掉家庭日常柴米油盐消费,能攒下多少呢? 很难说。 但在农村。 以堎上为例。 王林兄妹四人12亩水田,一半种早晚稻,一半种中稻。 早稻亩产600斤,晚稻亩产800斤,中稻亩产1000斤。 将近15000斤稻子的总收成。 统购价格在0.12元一斤左右。 家庭总收入在1800元。 当然,农村家庭要交农业税和三提五统。 但同时在吃用方面会比上班族要省的多。 一年到头下来,攒下的钱并不会比城里人少,反而会更多一些。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上涨,稻谷价格却增长缓慢,这个差距就开始慢慢拉大。 直到作田同时还要打点短工才能活下去的地步。 但那不是现在的王林需要关心的事情。 现在的田里没用过什么农药化肥,黄鳝泥鳅这些杂鱼是真的多啊。 王林把一亩三分田的田埂都伺弄了一遍,黄鳝抓了十几只,泥鳅足有两斤多。 这还是在挑大的捡的情况下。 一些小的黄鳝都被他扔到小溪里去了。 黄鳝这东西打洞太厉害,容易造成田埂漏水。 至于小泥鳅,直接不理睬。 王林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下来了。 王菲菲早就回来了。 看王林回来,赶忙接过小桶,看里面的收获。 “哇,这么多大黄鳝大泥鳅啊。” 黄鳝泥鳅做成菜,其实是很耗油,要不然不好吃。 一般都会弄成火烘鱼干,然后在早上蒸辣椒水的时候放一些进去,哄哄嘴,多吃点饭。 不过这在王得水家根本不叫事儿。 听到王菲菲的喊声,王得水和婶子也过来看了一眼。 “嗯,是不错。” “我先拿去养着,吐一吐泥沙,过两天再吃。” 看着这些好东西,王得水也是很高兴。 找了个小水缸接了点水,把小桶里的黄鳝泥鳅都装了进去。 “赶紧洗洗手吃饭。” “以后早点回来,这天都黑了。” “做不完的明天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