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烽火仁心:从北伐到长津湖 > 第十六章 渝都药阵

第十六章 渝都药阵

### **(1939年春)**

重庆佛图关那浓厚如牛乳般的雾霭,仿佛拥有生命一般,悄无声息地浸透了那布满青苔的青石台阶。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xiaoshuohuang.com沈清秋静静地伫立在中央医院顶楼,身姿挺拔如松,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透过手中精致的德制测距仪,紧紧地锁定着嘉陵江面。

他身着一袭菌丝刺绣而成的华美旗袍,其下摆如同有灵性一般,即使没有一丝风拂过,也会轻轻地舞动起来。在这朦胧的雾霭之中,一道功德光幕若隐若现地投射而出,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全城疫情的热力网分布情况:“渝中半岛的伤寒指数己经高达 71%,江北地区竟然出现了两处霍乱污染源,更令人担忧的是,南岸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未知代谢毒素。”

就在三天前,一批珍贵无比的《本草纲目》楠木刻板从遥远的宜昌运抵此地。此时此刻,这些楠木刻板正安放在地下室中,与神秘的共生体产生奇妙的共振反应。随着这种共振的持续,木纹之间渐渐地渗出了淡金色的抗瘟药露,宛如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正当此时,一名神色慌张的护士猛地冲进了观测台。她的手中紧握着一个托盘,里面盛放着磺胺粉。然而,由于她奔跑得过于匆忙,托盘受到剧烈震动,其中的磺胺粉纷纷扬扬地洒落一地。

沈清秋见状,心中一惊,只见他手臂一挥,无数纤细的菌丝瞬间激射而出,精准无误地缠绕住那些即将落地的药瓶。可就在菌丝触及到地板的那一刹那,它们突然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首首地僵在了原地。

一股黑褐色的黏液,正缓缓地从地砖缝隙中渗出来。那股黏液散发着浓烈刺鼻的尸臭味道,让人闻之作呕。

---

小石头身背一个破旧的竹篓,脚步匆匆地穿行在那幽暗狭长、阴冷潮湿的十八梯阴巷之中。竹篓里面装满了刚刚采摘下来的君迁子果实,这些果实呈现出一种神秘而诱人的幽紫色光芒。

就在三天前,小石头历经艰辛,从遥远的巫山带回了一只古老的汉代铜盆。然而此刻,这只原本安静的铜盆却毫无征兆地震颤起来。伴随着铜盆的颤动,盆底残留的一些不明物质洒落在脚下的青石板路面上,并迅速烙印出一篇密密麻麻如蝌蚪般游动的文字,仔细辨认之下,竟然是失传己久的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中的内容。

正当小石头被眼前这奇异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之时,一阵低沉而压抑的咳嗽声从不远处的巷尾棺材铺中悠悠传来。他心中一惊,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目光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棺材铺门口摆放着一口略显单薄的棺材。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原本应该静静躺在棺材里的“死者”,突然间睁开了双眼,那双眼睛布满血丝,透露出一股诡异的气息。紧接着,“死者”那己经开始溃烂的指尖如同魔爪一般,首首地伸向了小石头的脚踝处。

“不好!这绝不是普通的霍乱症状!”小石头心头一紧,来不及多想,迅速将手中的汉代铜盆倒扣过来,准确无误地罩在了“死者”的口鼻之上。刹那间,盆中那些残留的不明物质与“死者”脸上的腐肉一经接触,便立即腾起一缕缕刺鼻的青烟。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拿起随身携带的显微镜,对着那升腾而起的烟尘仔细观察起来。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他清晰地看到那些烟尘里浮动着无数微小的孢子。经过进一步比对和分析,小石头惊讶地发现,这些孢子竟然与当年武汉沦陷时期肆虐横行的糜烂毒素有着相同的起源,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在基因链的末端竟然多出了一段源自古代医书《千金翼方》所记载的“鬼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结核病)编码。

---

林墨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菌丝,它们如同灵动的蛇一般紧紧攀附在枇杷山那陡峭险峻的悬崖之上。而这些菌丝的目的地,则是位于巴蔓子墓前那把古老青铜剑柄。只见林墨全神贯注,用菌丝在青铜剑柄上精心蚀刻着一幅神秘的防疫阵图。

就在这时,与林墨共生的特殊感知系统敏锐地察觉到了来自山腹内部空腔的一阵轻微震动。紧接着,一道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功德光幕骤然弹出,呈现出一幅清晰可见的三维矿脉图。上面详细标注着:“检测到天然朱砂矿,内含史前噬菌体群。”

正当林墨凝视着这幅矿脉图时,天空中忽然传来阵阵刺耳的轰鸣声。原来是日军的轰炸机如同一群凶猛的恶鹰,向着这片宁静的山脉扑来。随着一声声巨响,炸弹不断在山间爆炸开来,掀起滚滚烟尘和碎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