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烽火仁心:从北伐到长津湖 > 第十七章 滇缅药道

第十七章 滇缅药道

### **(1940年秋)**

怒江峡谷两侧高耸入云的山峰之间,一座狭窄而险峻的云梯悬挂其中。搜索本文首发: 我的书城网 wdscw.net狂暴的季风吹拂而过,使得这座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云梯剧烈地晃动起来,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坠入深不见底的怒江之中。

在这片险象环生的景象中,林墨如同一个神秘的守护者,他身上蔓延出无数纤细的菌丝,紧紧地缠绕着驮满了珍贵奎宁药物的马帮骡队。这些菌丝不仅保护着货物的安全,更像是一种生命的纽带,将人与物紧密相连。

与此同时,一道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功德光幕映照着陡峭的崖壁。上面清晰地呈现出一幅精美的植物图谱,详细标注着各种珍稀草药的分布位置和特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滇缅公路沿线上竟然检测到了七种独属于《滇南本草》记载的药草,经过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合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抗疟素,这无疑给饱受疟疾折磨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就在三天前,畹町桥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轰炸,最终坍塌并沉入了江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共生体孢子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借助汹涌澎湃的激流一路向南奔腾而去。它们悄无声息地在缅甸境内的翡翠矿脉之间穿梭游走,逐渐编织起一张无形的防疫大网,守护着这片土地免受疫病的侵袭。

“林先生!不好啦,惠通桥那边发现了霍乱尸体!”马锅头老杨焦急地挥舞着手中那根铜制的烟杆,大声呼喊着,并伸出手指向对岸。透过望远镜的镜头,可以看到在英属缅甸警察正在焚烧的巨大尸堆中,有几块金属碎片格外醒目。仔细辨认之下,竟然是日军“菊水三号”病毒储存罐的残骸。

听到这个消息,林墨那双如琥珀般晶莹剔透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紧接着,他左眼处原本闪烁着光芒的《伤寒论》文字链毫无征兆地突然断裂开来。这一异常现象让林墨心中一惊,因为这是他与共生体之间建立联系以来,首次遭遇到如此严重的状况,而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即将面临来自东南亚变种疟原虫的严峻挑战。

---

沈清秋面色凝重地站在遮放土司府内一个略显简陋但设备齐全的临时实验室内。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实木桌子,上面放置着各种实验器具和化学试剂瓶。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台正在发出轻微嗡嗡声的超声波仪器,里面正放置着一件珍贵的物品——明代沐英将军留下的翡翠药碾。

此时,这块历经岁月沧桑的翡翠药碾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微微颤动着,仿佛在诉说着它所见证过的历史故事。与此同时,沈清秋手中拿着一叠刚刚从密支那传过来的 X 光片仔细研究着。这些片子清晰地显示出,穷凶极恶的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将病毒原液注入到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原石之中,并妄图借助滇缅地区繁荣的玉石贸易来大规模地扩散这种致命的病原体。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虎列拉(霍乱)!”沈清秋一边自言自语道,一边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起一些研磨好的翡翠粉末,轻轻地撒入面前的培养皿里。随着粉末落入培养皿,原本平静的液体瞬间泛起一阵涟漪。紧接着,她迅速将目光移向一旁的显微镜,调整焦距后仔细观察起来。

只见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一只只疟原虫正贪婪地吞噬着与之共生的菌丝。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疟原虫的虫体表面逐渐浮现出一道道奇异的纹路,而这些纹路竟然与缅寺壁画中那面目狰狞的瘟神图腾如出一辙!

---

小石头一身马帮少年的打扮,巧妙地将自己融入了熙熙攘攘的腊戌集市之中。他那看似普通的背篓里,装满了新鲜的君迁子果实,这些果实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外面还覆盖着一层来自缅甸的棕榈叶。

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家日本商社正在展示他们新得到的翡翠原石,并准备现场开窗。小石头心中暗喜,不动声色地凑上前去。

只见那位缅商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块绒布,露出了里面晶莹剔透、宛如玻璃般的翡翠原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翠绿的玉石中间,竟然封印着一团墨绿色的黏液,而且这团黏液还在缓缓地蠕动着!

“小兄弟,来瞧瞧这块罕见的老坑玻璃种啊!”缅商热情地招呼着小石头。小石头装出一副好奇的模样,伸手轻轻抚摸起那块原石来。就在他的手指触碰到原石表面的一刹那,藏于怀中的汉代铜盆突然开始发烫起来。小石头心里一惊,他知道这是因为铜盆检测到了神经疟原虫所产生的共鸣反应。

趁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