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实现孩子们上学的愿望,大概七月中旬,顾春枝众人把除了满足大家一年左右生活所需的粮食留下。¨??2′??8_,¨看?°书÷1·网)? ?&=更3&μ新£??最?全D{
其余的都送去了白家粮铺,一共卖得约九两银子。
这个决定多少有些冒险,因为这几年存下的粮食原本可以满足几家人三五年食用。
若此时山下再出什么乱子,或者山里不能再种地,他们也是完全不用着急的。
可时间不等人,顾春枝和周大奎,陆老爷子,刘老三等人商量以后,共同做出了这个决定。
顾春枝穿越前,就在农村看到过“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
她希望孩子们都能够识字。
以后哪怕不能出人头地,但至少能算得清楚账目,做点儿小买卖也是不错的。
总好过跟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辈子庄稼。
这时代女子读书基本是不可能的,顾春枝心里自知没有能力改变整个时代。
但自己女儿,顾春枝还是有能力给她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看着手里的钱,还有如今己是空荡荡的粮仓,顾春枝没有丝毫后悔。
如今钱己经到位了,接下来就是趁着现在地里不忙,开始安排孩子们入学的事。)卡:卡?小??说¨(:网)° \?!已1e发:.布×_最!新μ/`章+§节°??
顾春枝借着下山买卖的时候己经调查清楚了。
距离他们最近的清水镇有一所学堂,夫子是个老秀才,今年七十多岁,学费一年西百个铜板,五个孩子刚好二两银子。
而远一些的犁头镇也有一所学堂,夫子是个老举人,今年六十出头,学费一年是五百个铜板,五个孩子学费就是二两半。
顾春枝和众人商量后,决定送他们去犁头镇跟着举人夫子读两年。
至于住宿问题,顾春枝也打探过了,犁头镇租两间屋子,一年租金大概一两银子。
柳氏可以在山下负责给几个孩子做饭,学堂放假再带回山上,日常所需就由他们下山送货时一并送去。
一切商量完毕,顾春枝就下山去张罗租房和学堂报名。
而山上的大人们则给孩子们准备着读书需要的一应东西。
这几个孩子都没有和大人分开过,说到要下山读书,孩子们兴奋异常,到底是大人们全都依依不舍。
宋金花一只手怀里团儿,另一只手不停的摸着满儿的小脑袋,流着眼泪,
“我的好闺女,这下山去读书,可要乖乖地听话呀。*卡?卡`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有什么问题要给妞妞姐姐还有春梅姐姐说。
想娘了就回山上来。”
小满儿知道自己娘舍不得自己,她头靠着宋金花,用手给宋金花擦着脸上的眼泪道:
“娘,我下山去读书,以后识字了,就可以回来教弟弟。
你不用担心,我己经会自己吃饭,洗脸洗脚,还会自己穿衣服呢。
等学堂放假,我就回来陪你和爹,还有弟弟。”
宋金花看着满儿一本正经的安慰自己,心里是既感动又难过。
“满儿真是娘的好闺女。”
周大奎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一双儿女还有机会读书认字。
他打心底里对顾春枝充满了感激,对两个孩子是不停地嘱咐。
“春梅,春生,你们能下山去上学堂,真是上辈子修来福气。
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春枝婶子。”
春梅向来是个贴心的姑娘,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只要开口,都是说得非常在理。
她看着自己爹眼里含着泪花,不停地叮嘱自己和弟弟,赶紧保证道:
“爹,你就放心吧,这些年你和娘一起帮着春枝婶子种地这么辛苦。
如今春枝婶子好不容易凑够了学费送我们去学堂认字,我们一定会珍惜的。
等我们识字了,回来就可以学着做买卖,帮你们分担。”
听着女儿言辞恳切的话语,周大奎心中十分欣慰。
柳氏在一旁默默地给孩子们缝着衣服,虽然嘴巴说不出话,心里却十分有计划。
孩子们下山以后的吃穿住行,柳氏都在脑海里盘算着,生怕把几个孩子没照顾好。
八月下旬,秋高气爽的日子。
顾春枝己经在犁头镇学堂给五个孩子交完了学费。
新租的住处就在学堂外面不远的后街上,是一所三个开间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