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一个厨房,两个卧室。
房间挺大,可以首接摆上床板,就是五个孩子挤一个房间也不算太拥挤。
院子的房东是白家厨房袁婆子帮忙联系的,租金只要了一两银子一年。
就和没有院子的房子价格差不多。
顾春枝想了没想,当即就交了一年的费用,生怕房东反悔。
安排好山下的一切后,顾春枝回到山上,和周大奎一起把孩子们的生活用品送去了租住的院子。
一切妥当后,孩子们告别了山上的大人,齐齐下了山,在八月二十八这天,去了学堂报到。
学堂夫子姓萧,镇上的人有叫他萧举人的,也有叫他萧夫子的。
矮矮瘦瘦的一个小老头,一头花白头发,牙齿掉了几颗,但精神头很好。
学堂过去只有五个学生,有了小安众人的加入,学堂里顿时就坐的满满当当。
因为这座学堂是过去的一个旧土庙改造的,面积很小,只能容纳六张小书桌。
所以如今的十个学生两人共用一张书桌。
看着顾春枝送来的孩子们还有三个女娃,萧夫子忍不住称赞顾春枝道:
“如今这世道,娘子还愿意花钱送几个女娃来读书,真是令老夫佩服。
老夫每年都在村镇里游走招生,可从未有普通人家愿意供女娃上学。
都是十五六岁早早的就寻了婆家,收了聘礼给家里儿子娶媳妇儿。
真是可悲可叹。”
顾春枝从夫子话语间听得出,他并非古板守旧的老学究。
所以也敞开心扉道:“我送孩子们上学堂,也不一定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但女子若识得几个字,不管是料理生活,相夫教子,还是买卖经商,都能用上。
还望老夫子倾囊相授,不要嫌弃我家几个孩子愚笨才好。”
顾春枝说完,把背篓里带的一袋磨好的稻米和一袋土豆送给了萧夫子,这才回了家。
萧夫子本就是个落魄书生,中了举人后因身体不好没有再继续科考,留在了家乡成了教书先生。
顾春枝这么大方的馈赠,让萧夫子无比感动,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