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安邦,邦如何?”
邦啊,听起来意义非凡。
“好!”刘芜忙不迭点头,看,刘邦登场了呢!
连刘芜都叫好的名字,刘邦没有半分意见,颔首同意。
大名刘邦,从今往后那都不一样。
刘邦得了名,也领着两千人马往丰邑的方向去,先一步刘芜让人把丰邑的情况报来,关于各种各样的运作,刘芜让人操办着。
先把县令儿子多年来做下的恶事查个水落石出,人证物证闹得人尽皆知,且看丰邑的县令如何行事,管是不管自己的儿子。要是管的话,如何管。
事情闹大了,整个丰邑人沸沸扬扬。打杀人命,欺男霸女,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子,无法无天,丧尽天良,前去县衙求一个公道的人,都让人打出去了,不许他们再出现。
受冤蒙屈的人岂能够答应,哭得那叫一个伤心难过,就在县衙门前,只要一个公道。他们从来都只要一个公道。
偏就是那样的公道他们照样得不到。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知道朝廷不作为,明了寻常百姓的生死在他们当官人眼里一文不值,百姓们那叫一个恨,不能光明正大的杀人,何不想想别的办法。
听说过大泽乡起义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谁规矩的王侯将相生下的就是王侯将相,他们这些普通人就得一辈子让人踩在脚下。
受尽屈辱,无处容身没有关系,争一争,抢一抢,就大秦的朝廷,丰邑县令一手遮天,县令不愿意大义灭亲,杀人者不可能偿命。
横竖都是死,不如首接反了,大家把县令一家子杀了,为那些枉死的人报仇。
刚开始陆续只听到那么一两个诸如此类的声音,慢慢的开始多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既然无法让朝廷为他们讨回公道,他们自己来。
各地的起义不断,一个大泽乡起义,让无数的普通人看到了希望,他们面对不公可以站出来,可以向那些欺压他们的人说不。如果当官的依然不知悔改,不断的刁难他们这些普通人,何不学学天下诸公。
于此时,城外头来战帖。
沛县沛公,闻丰邑县令纵子行凶,欺男霸女,一次一次的欺压百姓,引天怒人怨,今以领兵而来,是为丰邑百姓除害,县令之子当死!
战帖的内容广传于整个丰邑,从上到下,丰邑的人都听说了这回事。
丰邑上下本来蠢蠢欲动的人一听沛县的沛公听闻丰邑的事,知丰邑百姓受苦,特意前来为丰邑的百姓除害,更是激情高涨,很是以为应该把刘邦放进城来,好让刘邦首接为他们除害。
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有人愿意为他们做了,他们岂能不愿。+微^趣+小~说- ?最`新-章+节*更/新*快*
是以,刘芜那儿收到消息,丰邑的百姓都乐意开城门迎他们沛县的兵马入内,请刘邦这位沛公为他们主持公道,为那些冤死的人!
“丰邑内的情况探明白了,城中百姓希望我们能够进去,我们是得进去,第一个先要解决的是县令,城中的守卫尽都要控制在我们之中,带些人潜入丰邑,控制整个丰邑,以最小的伤亡拿下丰邑。”刘芜把情况一一的道来,好让众人都清楚具体情况,方案她也给出来。
“我去。”范夷跟着来不是单纯看热闹的,而是要把事情落实。
解决县令父子的事,为民除害,那他们自是乐意无比。
“我也想去。”要是别人去,刘芜不一定能够跟上,范夷要一道去,大有可为,大有可为。
刘邦?范夷要进去的事刘邦乐意,刘芜进去他能乐意吗?
丰邑和沛县不同,况且,打沛县的时候刘芜没去,现在要摸进丰邑,他看起来像是会乐意?
“我也去。”樊哙抢着说,他们出来是要大干一场,刘芜都要进丰邑,他怎么能不跟着去。
刘邦第一次出来攻打城池,首战得胜,才能让士气大涨,值于此时范夷请战,刘芜请战,樊哙请战,除了一个刘芜,刘邦是乐得他们去,巴不得他们都更积极些。
“我虽小,也有建功立业之心。”刘芜能注意不到刘邦的表情,赶紧补上一句,好让刘邦知道,她是顶顶好的孩子,在打天下的事情上,她最是积极。
积极的孩子怎么的,对他爹问及的事,积极响应配合。
范夷在此时道:“沛公放心,我会护着小娘子的。唯一入眼的徒弟,我不会让她出事。”
诚然,范夷是不会让刘芜出事不假,忽悠住刘邦后,范夷首接在进了县衙大门后,催促刘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