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刘恒指了一条明路,刘芜就不管刘恒了。?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年纪虽小的刘恒,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知道他是大汉的皇帝,他在学着如何当好一个皇帝。
刘芜对刘恒的教导从来都是引导型的,丢出问题让他思考,再让他得出结论,再想办法去实施。刘恒就为了求贤令动起脑筋来。
刘芜还是很贴心的,把当年秦孝公写的求贤令拿出来让刘恒反复的读。
范夷何许人也,马上从其中看中端倪。
刘恒的那些个先生们,倒不是全然无所觉。可在刘恒的教导上,几乎可以说是刘芜定下的,她让人怎么教,人就怎么教,不用怀疑也不用质疑,要么好好教,要么走。
帝师,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本事。
如刘恒的先生里,也是有所区分的。
张良和范夷是最让刘恒尊敬而且听话的。
至于剩下的人,无能及他们之大才,刘芜无非是让刘恒对各家有所了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刘恒读了几日求贤令,正好张良进宫授课。
“文章好坏是其次,在于诚心。明己之困境,以令天下亦知陛下难处,自以为能够为陛下分忧者,自然是会来为陛下分忧的。”张良都不用询问,一番话道来,和刘芜所言大同小异。
“阿姐也说要诚心。”刘恒接过话道来。
张良温和一笑,“长公主虽年幼,自来是懂得心诚之贵。”
若非如此,如何能够让天下百姓认可她。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能够得天下,论功刘芜当属第一。
得天下后如何安民,刘芜同样也是首功。
那么多年来大汉让百姓休养生息,刘芜一首忙于为百姓修渠引水修路,以民生为根本,对世家贵族的好些事,他们但凡有度,刘芜都先放一放。
百姓需要太平,也要一定的时间让大汉恢复元气。许多的问题在刘芜看来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凡事要分个轻重。她须先让大汉得到一定的安宁,让百姓们喘回一口气,才是收拾贵族豪强们的时候。
张良曾见过刘芜看着那些贵族豪强时显露出来的杀意,有那样的一瞬间让张良有一种刘芜会不管不顾大开杀戒的感觉。事实上不然,刘芜想杀,时刻记得不能杀。
忍字啊,刘邦是个能忍的,刘芜,张良原以为那不是一个能忍的呢,毕竟从刘邦的口中可以知道,从来刘芜是连刘邦都不忍的。
刘邦敢让她不痛快,她就敢打刘邦。
张良有幸也碰上过刘邦手挨刘芜揍的时候,刘邦压根不当回事,反而很是以为刘芜打得好。
好吧,刘邦和刘芜之间的父女关系太过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对刘邦都不忍的刘芜,为了天下的百姓忍了贵族豪强们,张良自那一刻起便明白,刘芜定会成一个撑起大汉江山的人。
求贤令,太学建起,己然开了一个好头,求贤而得天下人才治理天下,何尝不是给天下人以机会。就是不知刘芜到底是何打算。
刘恒在此时道:“我写一纸求贤令,留侯点评一番如何?”
张良的话和刘芜说的是一样的,让刘恒一时心念动,不管成不成,试试看,万一可以呢。
刘恒执笔,很快将心中早不知过了多少回的内容写下。
张良不催促,静心的等在一旁。端详着刘恒。
他们之前谁也想不到会是最小的刘恒继位,初初认定刘邦的继位之人一定会是刘盈的,谁料他竟然那样的不争气。
让刘芜和亲的事,别人可以提,独刘盈不能。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可能说出让刘芜去和亲的话来。
刘芜是谁?那可是能给刘邦打下半边天下,甚至把三军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的人,这样的人让她嫁到匈奴去,确定不是要给大汉养一个强敌?
张良从未想过让刘芜去和亲,哪怕让刘芜想办法去对付匈奴,也绝不可能让刘芜去和亲。
刘盈不知是听了谁的话,竟然提出那样的建议,不怪刘芜大动肝火,首接上手揍人,太蠢的人是极为惹人不喜的。μμ¨看?$\书?君+? ¤最o新|~#章μD?节t¤更[新?o快-
刘盈以为他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为大汉安宁而顾全大局的舍小家,是深明大义?
哼,在朝堂上的重臣眼里,刘盈纯纯是向他们暴露他的短视,没脑子。
自然有想要让刘盈上位的人,毕竟一个蠢货上位难道不比聪明人更容易控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