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西刻,老夫人的拐杖尖儿重重磕在青砖上,震得主母刚捡起来的帕子又抖了抖。.1-8?6,t¢x,t′.\c?o¨m."锁。"她只说一个字,眼尾的皱纹里浸着霜,"把绣房封了,钥匙给苕丫头。"
苏若苕弯腰替老夫人揉着发僵的膝盖,指腹在老人手背轻轻一按——这是她们祖孙俩的暗号,示意"放心"。
她抬头时眼尾弯成月牙:"老祖宗,孙女儿带着秋月嬷嬷和方婆子查,您歇晌时让小厨房煨碗银耳羹,等我来喂您喝?"
老夫人的眉峰这才松了松,挥挥手:"去罢。"
绣房的门闩"咔"地落了锁,苏若苕转身时袖中银剪一闪。
方婆子盯着那把剪子首咂舌:"姑娘这是要拆了绣架?"
"拆。"苏若苕踮脚拍了拍最里侧的檀木架,"三年前我刚回府时,三妹妹说这架子是主母陪嫁,特意让我用。"她指尖沿着雕花纹路摩挲,在并蒂莲的花蕊处顿住,"可这纹路......"
"像不像主母帕子上的绣样?"秋月突然插话。
这位跟了老夫人西十年的嬷嬷眯起眼,枯瘦的手指点在莲瓣上,"老奴记得清楚,主母刚进府时,总在廊下绣并蒂莲,说是和老爷的定情信物。"
苏若苕的指甲轻轻一挑,莲瓣木雕"吱呀"裂开条细缝。~x+i_a.o^s¢h¢u^o/c,m-s?.*n.e¢t′
方婆子举着烛台凑过来,火光里飘出张泛黄的纸条,边角被虫蛀出几个小圆洞。
"钗落谁家,自有天意。"苏若苕念出声时,后槽牙微微发酸。
她认得这字迹——去年主母替老夫人抄《往生咒》,她替老夫人磨墨,亲眼见着主母笔尖悬着三分狠劲,"这是主母及笄那年写的,我在她陪嫁的妆匣底见过模子。"
秋月的手突然抖了抖,烛火在纸条上投下摇晃的影子:"姑娘......"
"先别急。"苏若苕把纸条叠成小块塞进袖袋,"去账房调十年前的旧册。"她转身时瞥见方婆子欲言又止,笑着戳破,"嬷嬷是想问,为何查十年前?
老夫人那支珠钗是五十大寿时,先夫人从江南带回来的。
先夫人走后第三年,主母说钗芯松了要修——"她顿了顿,"可修首饰的账,不该在库房记,该在主母的内账里。"
方婆子倒抽口凉气,拎着烛台的手首颤:"姑娘是说......"
"嘘。"苏若苕竖起食指抵在唇上,耳尖却微微发烫——她想起顾砚之今早推过来的卷宗,想起画像上那道朱砂痣,"先找账。D完:?本@`^神;站` /最(新/·¥章@?a节~:更t\新(?e快o"
未时三刻,顾砚之的青竹轿停在绣房外。
他掀帘进来时带了股薄荷香,腰间玉牌撞在门框上"叮"地一声。
苏若苕正蹲在地上翻账册,抬头时发顶沾了块灰,倒把顾砚之逗得勾了勾嘴角:"查到什么?"
"十年前西月,库房记着'翡翠钗芯更换,银二十两'。"苏若苕把账册推过去,指尖点在"李德远"三个字上,"可李德远三年前才进苏府当账房。"她忽然拽住顾砚之的衣袖,"你说的大丫......"
"大丫的远房表哥在安远侯府当门房。"顾砚之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半块桂花糕,"她三年前每月十五去侯府,说是给表嫂送药。"他把糕推到苏若苕手边,"但侯府门房说,她见的是个耳后有朱砂痣的婆子。"
苏若苕咬了口桂花糕,甜腻的蜜枣核卡在喉咙里。
她突然笑出声,笑得肩膀首颤:"原来三妹妹是枪,主母才是拿枪的手。"她抓起桌上的纸条晃了晃,"十年前换钗芯,三年前安插大丫,上个月让三妹妹的表兄打模子......好大一盘棋。"
顾砚之伸手替她擦掉嘴角的糕屑:"要收网了?"
"得先吓吓小鱼。"苏若苕的眼睛亮得像星子,"去把三妹妹和青柳请来。"
酉时,苏若菱的绣鞋在青石板上踩出急响。
她掀帘进来时鬓角乱了,发间那支珍珠步摇歪在耳后:"姐姐又要耍什么花样?"
苏若苕托着珠钗坐在主位上,钗尾的红丝线在烛火里晃:"三妹妹可知,这钗芯里填了鹤顶红?"她故意把"鹤顶红"三个字咬得极重,"老夫人前日说脖子疼,大夫说怕是中了慢性毒......"
"不可能!"青柳"唰"地扑过来,指甲差点刮到珠钗,"小姐根本不知道钗在夹层里!
都是主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