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晦惊讶地睁大双眼,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他未曾涉猎的内容。
乔晦不禁感叹:吴大人果然博学多才,每一次以为已经了解了他的所有,他却总有新的东西让人惊叹不已。
“乔师傅,路还很长。”吴巨拍拍乔晦的肩膀鼓励道。
“属下绝不会辜负您的栽培与期望。”乔晦立刻表态。
吴巨满意地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便离开了瓷器厂。
回到吴府,吴巨洗了澡,换上一身干净衣服。
瓷器厂最大的问题是酷热难耐,让人满身大汗。
随后几天,乔晦等人不负吴巨所望,开始探索新型釉色,成果显着,就连子楚也对吴巨的瓷器赞不绝口,命令少府为王宫购置一批,自己还精选了一些珍贵瓷器用于收藏。
很快,大量瓷器从工厂涌入市场,进入各行各业。淡雅的青瓷和白瓷因其独特的色彩引发咸阳城内热议,但由于初期产能有限,未能全面上市,因此这两种瓷器成为多家知名场所的特色之一,如无拘酒肆、青石茶庄、结海楼、大秦书斋等。
随着高德全的施工团队修复并启用一座座窑炉,瓷器厂的产量迅速提升,逐步靠近每月数十万件的目标。
吴巨随即决定开放销售,在咸阳及周边城市开设店铺。瓷器既可作为普通百姓的日用品,如青瓷、白瓷,其制作简单,价格亲民;也能成为王公贵族追捧的艺术珍品,例如采用黄金作呈色剂的胭脂水釉瓷,以及工艺复杂的天青釉瓷,这些高端瓷器的价格自然不菲。
无论哪种类型,利润都非常可观。咸阳店铺开业首日收入高达两万贯,令人惊叹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紧接着,吴巨大举扩展市场,将瓷器销往秦国各地乃至六国区域,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他的囊中。
继油盐、酒水、炒茶、纸张之后,吴巨彻底掌控了秦国的瓷器市场。
第448章 大梁,孔臻与冉悟
魏国,大梁城。
孔臻坐在一家酒楼临窗的位置,目光投向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河谷之战后,四人各奔前程。尹赋独自离开,他自始至终都像祖先尹喜那样隐居于崤山深处,即函谷关附近,搭建草楼,观星修行。然而,如今局势大变,崤山暂时无法返回,加之多年隐居让他心生倦意,于是他决定拜访老友。
湘夫人决定继续调查九鼎的下落,独自离开,行踪成谜。
孔臻本想邀请她一起行动,毕竟大司命和山鬼已逃回,阴阳家肯定知晓湘夫人叛离之事,东皇太一若派使者追赶,同行或许能互相照应。
然而湘夫人拒绝了,她计划先去巴蜀一趟,认为金吾司的人难以找到她。并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保护九鼎的他们对秦国和金吾司而言,并非敌人。纵横家与阴阳家经历九鼎事件后,想必不会冒险越过函谷关,因此无需担忧。
此外,她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至于孔臻与冉悟,两人东出函谷关后,一路向东。他们并不畏惧阴阳家或纵横家,不是因为修为高,而是因为在河谷那天,两人都已乔装改扮,即便正面相遇,对方也不一定能认出他们。
出了函谷关后,二人先至洛阳。自八百年前周武王定鼎中原以来,九鼎大多时间存放于此,想要了解九鼎的秘密,去那里查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在暗中探寻九鼎的同时,也四处游览,最终目的地是齐国曲阜。孔家和冉家均在曲阜,二人久未归家,如今事务稍缓,自然要回去探望亲人。
况且二人身为儒家 ** ,虽执行任务,但更多的是追求学问与修身养性。像这次九鼎事件这般规模的行动,对他们来说实属首次。
撇开任务不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依旧丰富。
此刻孔臻和冉悟正在大梁逗留,准备逗留数日后动身前往齐国。
“客官,您的酒和饭食。”小厮送上酒壶与菜肴。
“多谢。”孔臻点头致意。
小厮走后,孔臻为自己斟满一杯酒,品尝一口:“嗯!正宗的烧刀子。”
如今烧刀子在七国虽然仍属稀有之物,但由于吕不韦商队将它从秦国运往各地,使得规模较大的城池已能常见到。
事实证明,吕不韦当年以一万两迁金买断六国销售权的决策极为明智。
若放到今日,单是各国的销售权就能价值一万两迁金。毕竟,每个国家每月的利润都超过三万贯,相比之下,这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