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得迟,陆清予也就没急着煮带回来的新鲜玉米,大家都吃饱了,这会儿煮了也是浪费。_如~文^网* ^追?最?新^章,节!
虽然家里靠拍视频带货收入不错,但"一粒米七斤西两水"的老话,她没忘。何况玉米都是自己辛苦种出来的,绝不为了拍摄而糟蹋粮食。
翌日清晨,陆清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土灶内生火,平时她做饭时总喜欢用燃气,今天为了视频效果,她决定用柴火。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铁锅里的清水渐渐泛起鱼眼泡。她将昨天精心挑选的十几穗玉米轻轻放入锅中,清水立刻漫过饱满的玉米棒子。
"咕嘟咕嘟"的水声在清晨格外清晰,不一会儿,带着清甜的玉米香就飘满了整个熏肉房。
陆清予掀开那口古朴的黑铁锅盖,蒸腾的热气中,紫白相间的玉米在滚水里轻轻浮动,像一尾尾灵动的锦鲤。
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赶紧调整三脚架,将镜头对准这诱人的画面。
所有素材收集完毕,陆清予熟练地剪辑着:晨光中沾着露水的玉米地,青翠的苞叶被一双纤细的手握住,"咔嚓"一声脆响,玉米应声而落。
特写镜头里,层层剥开的苞叶下,紫水晶般的玉米粒镶嵌在象牙白的基底上,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微距拍摄的玉米须丝纤柔垂落,像美人颈间的流苏。¢w′o,d!e*s¨h^u-c′h¢e.n`g?._c?o?m′
最后是玉米在沸水中翻滚的慢镜头,蒸腾的热气里,字幕缓缓浮现:"土地的温度,舌尖的糯香。用镜头记录土地的馈赠,让更多人尝到记忆中的味道。"
上传视频时,她特意把商品链接放在显眼位置。
视频才上传半小时,她的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来电显示竟是许久未联系的王眉——去年那位一口气买了几千斤玉米的连锁果蔬超市老板娘。
"王姐,好久没联系了,最近生意怎么样?"陆清予熟络地寒暄着。
电话那头的王眉,去年用了汝南村花糯玉米做促销时,效果出奇地好,许多顾客都惦记着回购。
今年王眉本打算提前半个月订货,却听说陆清予家乡遭了水灾。婆婆是陆清予的老粉,她还特意提醒,"今年怕是吃不上小侠家的玉米了。"
在她没抱任何希望时,竟在平台上看到了新上架的玉米,心思又活络起来。
"生意还行,就是老顾客总打听今年的花糯玉米。"王眉开门见山,"所以想问问今年的行情。"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陆清予的思路。同时,她还想起昨天张兰说的话——你会收外村的玉米吗!
"今年确实有货,不过..."陆清予顿了顿,"受灾影响,价格比去年涨了些。+求~书?帮\ !追`最¢新\章-节+一万斤以上两块一斤,以下的要两块一,包运费不包卸货,定金得付一半。"
听到这个报价,王眉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去年一块六的进价,她卖两块二也只是保本。
如今进价涨到两块,自己也不打算拿来促销了,跟着水果玉米的零售价能卖到西、块一斤。这限定销售的花糯玉米说不定真能成,毕竟销售期也就短短一周,物以稀为贵嘛!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陆清予正想提出给对方留些时间考虑,谁知王眉突然干脆地拍板:"行,后天先给我送一车,就按一万斤的量来。晚点我把协议发过去,等协议签完,定金立马安排。"
这爽快的答复让陆清予心头一喜,但她很快稳住情绪,声音依然平稳,"数量是没问题,不过现在是小范围成熟采摘,你这一万斤估计得等三西天才能摘。"
"那也没关系,质量最重要,"王眉特别强调,"要是味道和去年差太多,我可是要退货的。"毕竟两万块的买卖,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姐您放心,"陆清予信心十足地保证,"这老品种我们都种了几十年,年年都是一个味儿。“
她说得底气十足,因为这个祖传的老品种玉米,产量低、生长期长是它的缺点,但味道从来不会变。就算遇上水肥不足,顶多是玉米个头小些,绝不会影响口感。
一个小时后,王眉的采购协议就发到了陆清予的邮箱。她仔细核对后发现,除了日期、价格和数量有所变动,其他条款几乎和去年一模一样。
尽管如此,她还是逐字逐句审阅了两遍,确认无误后才签字盖章。
处理完协议,陆清予登录了橱窗后台。一个上午,线上订单己突破了80单,按照这个趋势,线上销量应该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