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福、孟坦,连夜投汜水关来。守将卞喜埋伏刀斧手二百余人于镇国寺中,以设宴相请为名诱杀关羽。关羽幸得寺中僧人普净(关羽的同乡)的帮助,识破奸计,拨马把卞喜杀死。杀了卞喜,关羽一行往荥阳进发。荥阳太守王植,表面热情接待,暗中却令一千多军士围住驿馆,只待半夜一齐放火。关羽幸得王植手下的胡班帮助,及时离馆出走。王植得知,拍马挺枪来追关羽;关羽接战,只一刀把王植砍为两段。关公一行人急急赶路,来至滑州黄河渡口,守将秦琪不让渡河。关羽纵马提刀与秦琪战,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这时关公向着其余军士大声说道:“挡我道路的已被我杀,你们这些兵士不用害怕,赶快准备船只,送我过河。”军士撑来船只,关羽一行乃渡过黄河。“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于是进入袁绍地界。
后来人们把“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概括为“过五关,斩六将”,用以表示英雄气概或英雄事迹。现用来比喻克服重重困难。也用来形容有的人只留恋过去的成绩和功劳而不再求进步,含贬义。
火中取栗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里说:从前有一只狡猾的猴子,发现一处火堆中有栗子,很想吃,但又不敢伸出爪子去火中抓。后来,它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找来一只馋猫,装着很诚恳地对它说:“你瞧,那烧熟了的栗子多好吃啊!如果你愿意替我取出来,我俩就可以分着吃。”
馋猫经不住猴子的甜言蜜语,便同意了,并马上从火中取栗子。馋猫每取出一粒栗子,爪子上的毛就被烧掉一些,但它想:爪子上的毛烧掉一些没关系,过一会儿我就可以美美地吃到栗子了。栗子终于都取了出来,但也被猴子吃光了。可是,馋猫不仅没有吃到栗子,反而脚上的毛都烧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火中取栗”这个成语,比喻受人利用,为别人冒险,吃了苦头,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
汗流浃背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浃(音jiā夹):湿透。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妄图把刘姓王朝变为吕家的天下。吕后死了,陈平与周勃合谋,杀了诸吕,让代王刘恒做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即位以后,就封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那时候,右丞相是朝廷里最高的官,协助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逐渐熟悉了国家的情况。有一天,大臣们上朝,他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审理和判决了多少案件?”周勃为难地回答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当中收入和支出的钱粮有多少?”周勃惭愧地回答说:“不知道。”这时候,“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意思是说:他惭愧地急得出了身冷汗,把脊梁都湿透了。
文帝转身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到底智足多谋,他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皇上您要了解审理和判决的案件,可以把廷尉找来问一问,要了解钱粮的收支情况,可以询问治粟内史。”
汉文帝听了陈平的回答,又问:“既然一切情况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你们又主管什么事情呢?”机灵的陈平又回答说:“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在上帮助皇上,调理阴阳,顺从四时;在下哺育万物适时生长;在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在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
汉文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哦,是这样的。”
朝罢,大臣们走出宫廷。右丞相周勃既羞愧又埋怨地对陈平说:“你平时为什么不把答对皇帝的话教给我!”陈平笑着说:“你在其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倘若皇上要问长安城里有多少盗贼,你也要勉强对答吗?”
周勃也自知才能不如陈平。过了一段时间便借口有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从此陈平就独自担任丞相。
后来,人们由此引出“汗流浃背”这个成语,比喻万分惭愧或惊恐,有时也用来形容满身大汗。
后起之秀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后起:后来的或新成长起来的;秀:特别优异的。
东晋时候的王忱,很有才学,少年时就闻名乡里。有一次,他去看望舅舅范宁,恰好有个叫张玄的学者也在范宁家里作客。王忱同张玄都是年轻人,范宁就要他们多谈一谈。张玄比王忱年龄稍大一点,便很严肃地端坐在那里,拉着架势,等王忱上来同他打招呼。王忱看着张玄这傲慢劲儿,心里很不高兴,也就不去找他说话。俩人都弄得不欢而散。
张玄走后,范宁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