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11章

第11章

备王忱说:“张玄本是吴中(今江苏南部和安徽、浙江一些地方)之秀;你为什么不好好同他谈一谈呢?”王忱回答说:“如果他真的看得起我,也可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觉得王忱讲得有些道理,赞赏地说:“卿风流隽望,真后来之秀!”意思是说:你有这样的性格和风度,很有希望,真可以说是后来之秀啊!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申出“后起之秀”这个成语,比喻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后来居上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居:处在。

汲黯(音àn暗),在汉武帝时做中大夫,因为经常直言进谏,被调任东海(今山东、江苏交界濒海的地区)做太守。后来因治理东海有成绩,又调回京都做了主爵都尉,位在“九卿”之内。他仍旧敢于直言劝谏,汉武帝对他既讨厌,又不得不尊重他。

当时有两个小官张汤和公孙弘,能顺着和讨好汉武帝。不久,他们都被提升了,公孙弘封侯拜相,张汤也当了御史大夫;以前汲黯的下属也都与他并列了,有的还超过了他。

汲黯对此很不满意。有一次,他见到了汉武帝,就赶上前去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意思是说:皇上你用人就好比堆放柴草,早抱来的放在下面,后抱来的就放在上面。

汉武帝听了没有理睬他。

后来人们就把汲黯这句话引申为“后来居上”这个成语,原指资历浅的反而位在资历长的之上;现在多用来比喻后来的人和事,进步很快,赶上或超过了先前的。

后顾之忧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魏书·李冲传》。顾:回头看;忧:忧患。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五岁就即位当了皇帝,只好由皇太后冯氏临朝执政。这时候,有个叫李冲的人,积极协助太后和孝文帝管理国家。在孝文帝在位十六年的太和十年,他提出建议实行整肃社会治安的“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以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后又帮助孝文帝拟定法律、实行新的租调制,对于限制和清除北魏政权的时弊,起了一定作用。因而孝文帝南征萧齐时,就让李冲留守,把朝里的事全都托付给他。这期间,李冲把朝政管理得很好,孝文帝很满意。

后来,在李冲四十八岁的时候,突然患暴病死去了,孝文帝悲痛地说:“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意思是说:每当我外出作战,总是放心地把朝廷里的事都交给他,而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后顾之忧”这个成语,比喻外出时或前进的过程中,担心着后方发生问题或出乱子。

讳疾忌医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讳:有顾忌而不说;疾:疾病;忌:怕,畏惧。

扁鹊,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他反对巫术治病,曾学医于长桑君,擅长各种医术,遍游各地行医,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正因为秦越人的医术高明,又肯热心为大家治病,所以人们都把他比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尊称他为扁鹊大夫。

有一次,扁鹊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闲呆了一会儿,便对桓侯说:“君王您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表浅部位,如不赶快医治,病情会加重的。”蔡桓侯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病哟!”扁鹊转身出去了,桓侯又对左右的人讥讽地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是说:这些医生总是医治没有病的人来显示自己医术的高明。

过了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惊恐地说:“君王您的病已经进入肌肉血脉里,如再不医治,病情将会更重。”蔡桓侯很不高兴,仍然认为自己没病,根本不理睬扁鹊。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见蔡桓侯,说他的病已进入肠胃里,再不医治就来不及了。桓侯仍然不理睬他。再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望,扭头就往回走。蔡桓侯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问扁鹊这是什么缘故。

扁鹊对来人说:“病要是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去了,再也没有什么办法治疗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急忙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往秦国去了。蔡桓侯不几天就死掉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申出“讳疾忌医”这个成语,现多用来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思改正。

华而不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