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成语故事 > 第11章

第11章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文公五年》。华:花,美好:实:果子,实在。

公元前622年,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他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好自以为是地教训人。有一次,他奉襄公之命去卫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宁城有个叫宁赢(音yínɡ迎)的人陪他同行。可是,刚走了几天,宁赢离开阳处父独自回家来了。宁赢的妻子很纳闷,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宁贏回答说:“我虽然同阳处父相处只有几天,但我发现他这个人性情刚强偏激,好讲空话,不办实事,这就好比是一株树花开得好看,可就是不结果子。”宁赢叹了口气,颇为感慨地继续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意思是说:你想想看,象这样华而不实的人,别人定然都很怨恨他。积怨多了,我再跟着他,不仅不能得到好处,反而会受连累的。所以,我就赶早的回来了。

果然,一年以后,阳处父就被人杀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就引出“华而不实”这个成语,原指光开花不结果;现多用来比喻外表好看、内里不实在,或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浮夸作风。

邯郸学步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庄子·秋水》。邯(音hán寒)郸(音dān丹):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当时邯郸人以善行而驰名各邻近的国家。他们走起路来步伐轻快,姿式威武好看。这时,燕国武陵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嫌弃家乡人走路的样子八字脚朝外翻,摇摆蹒跚,不好看,就决心跋山涉水到邯郸去学那里的人走路。

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哪知道,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却难了。这个小伙子学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越学越别扭,走起来很不自然。他想,这也许是自己按老习惯走惯了,要改起来不容易,只有彻底抛弃老步法,才能学到新姿式。于是,他又决心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的长短,一摆手,一扭腰,都要按邯郸人的尺寸计算着去做。虽然他硬是比着邯郸人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努力学习,但结果并不美妙,他不仅没有学会新的走路的姿式,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都忘了。最后,当他要离开赵国回到燕国的时候,连路也不会走了,只好爬着回去。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引出“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生搬硬套地去模仿别人,反会弄巧成拙,闹出笑话。

怀安丧志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657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的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公子重耳。重耳在逃出晋国时,立志要回国继位,振兴晋国。他先在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住了十二年,以后经卫国到了齐国。齐桓公热情地接待他,但当时的齐国已无力帮助重耳回国继位,便把一个叫姜氏的姑娘嫁给他做妻子,又送他二十辆马车。眼前的安乐生活,使重耳的意志逐渐消沉了。姜氏面对丈夫的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一天,她对重耳说:“我知道您有大志,要离开这里到别处去,这很好啊!”重耳不解地说:“我没有这个想法啊!”姜氏又劝勉他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说:您走吧,要迷恋享受,安于现状,一是会败坏一个人的前途的!重耳离开了齐国,到了楚国,最后又到了秦国。公元前636年,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了君主,史称晋文公。重耳执政后展施其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强盛,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个霸主。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用来告诫人们:迷恋、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祠:春祭;舍人:贵族、官僚家里的门客;卮(音zhī支):盛酒的器皿;且:将,快要;亡:失去。

故事的大意是: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贵族,把祭祀用过的一壶酒赏给他的几个门客。人多酒少,有人就建议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就够痛快了。咱们来个画蛇比赛吧,谁先在地上画成蛇,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