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03章 痘疹诠痘疮2

第103章 痘疹诠痘疮2

其宜然也。然止宜微肿,而甚肿者,大作所宜。若当起发之时,头面全然不肿,必其痘稀磊落,毒瓦斯轻浅者

然,此最吉兆也。

一、痘以渐起,面以渐肿,及灌脓收靥而肿以渐消,此常候也。如应肿不肿者,必其元气不足

;应消不消

者,必其毒瓦斯有余,须急治之。

一、有痘未起发而头面预肿,皮光色嫩,如瓠瓜之状,此恶毒上冲之候也。又有痘点已见,但隐

隐于皮肤之中,肉目肿而痘不起者决死。汪氏《理辨》曰∶痘起五六日之际,有面目先肿而光亮者

,是阳乘阴分,毒不能发也。何也?血乃气之本,气乃血之标,血有不足,则根本之力已亏,故致

虚阳动作,其气妄行肉分,区区不足之血,何能载毒而出?七日之后,传经已足,则气退毒陷,阴

阳各失其正,尚何可治之有?凡值此者,不可不预调气血,若待临期,无能为矣。

一、痘正起发头面肿胀时,正面之疮切防瘙痒,不可使之抓破,少有损伤,以致真气外泄,邪

气内蚀,则肿消毒陷,多致死矣。但得破者复灌,消者复肿,饮食二便如常,则变凶为吉矣,宜十

全大补汤,或合苦参丸治之。

一、头面肿胀而眼目咽喉痛闭者,急宜解毒,眼与咽喉相兼治之,宜消毒化斑汤去升麻,或

大连翘饮主之。

一、兼疫毒之气而头项腮颌预肿者,此必大头风及虾蟆瘟之属,宜以疫气治之,如大连翘饮,

及普济消毒饮之类主之。但兼此者亦多凶少吉也。

痘疔黑陷(三十七)

属性:痘有紫黑枯硬而独大,针拨不动,手捻有核者,是为痘疔,若不去之,则一身之痘皆不能起发

,或皆变黑色,必致死矣、其有黑大而软者,此名黑痘,慎不可作痘疔治也。

痘疔者,以热毒蓄积,气血凝败而成也。然其类亦有数种,最为恶候,宜谨察之。有初出红点

,渐变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败,气血中虚,不能化毒,反致陷伏也。有肌肉微肿,状如堆

粟,不分颗粒者,此气滞血凝,毒瓦斯结聚不散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浆者,此血随毒走,气

不能充也。有中心戴浆自破溃烂者,此

气血俱虚,皮肤败坏也。有为水泡溶溶易破者,此脾虚不能制湿,气虚不能约束也。有为血泡色紫

易破者,此血热妄行,而气虚不能完固也。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此卫气已败,其液外脱也。以

上数证,虽与痘疔不同,而危险无异,但于五六日间候之,若见一证,多不可治。

一、凡痘疔及黑陷者,宜内服六气煎加川芎、紫草、红花、木通之类,以补血凉血而疔自退。疔

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出恶血,入后药末,即转红活。大抵黑陷而疔多,或余毒不起者多死。苦痘疔挑去黑血,搽药不变

,仍是黑色者必死。

《心鉴》曰∶痘疔见于四肢,不近脏腑者易治,若穿筋骨者亦难治。但有见于头面腹背,逼近

于内者,其势必攻穿脏腑矣。如未穿者,急须治之,用飞过雄黄,以真蟾酥拌勾为丸,如麻子大,

挑疔点入,立效。又成用巴豆一粒,去皮膜,合朱砂一分,研烂点入,一时突出即愈。内服无价散

,汲井水加猪尾血三五点调下。

一、痘疮黑陷者,必气不足,血不活也,急宜托里散,或六物煎加川芍、肉桂、红花、蝉蜕,

调无价散,或独圣散,甚者宜九味异功煎,或十全大补汤,调无价散,仍外用四圣丹点之。若见焦

紫而黑,混身皆是,及身有大热,或大便秘结,内热烦渴者,此亦有火毒之证,宜四顺清凉饮,或

承气汤,合万氏夺命丹以解其毒。俟火邪略退,即宜用六气煎,调无价散以托其内,亦可望其生也。

一、痘疮起发之时,但见干燥,其根焦黑,即当速治之。如火邪不甚,证无大热者,惟五物煎,

或六物煎为最宜也。如有火证火脉,血热毒盛而焦黑者,轻则凉血养营煎,或鼠粘子汤,甚则以万

氏夺命丹合而服之。

一、原有疮疥未愈,至痘出之时,其**痘有攒聚,而形色黑溃者,急以银针挑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