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钓鱼台纪事 > 哈军工与西军电

哈军工与西军电

上篇

海军导弹试验基地技术部大楼,傍海依山,顺势而建,象个横放的半边中括号“︹”。这楼很高级,拱形的窗户,铜皮包的木门,红松的地板,有点俄罗斯的风格。一般说来,外国人在中国盖的楼房都很高级,用人家的东西大方,替别人出主意想得开——这楼是外国专家设计的。

这楼的院子很开阔。两旁侧楼的前面,各有一个桃树园。在桃树园与侧楼的中间,各有一条多层次的林荫路,高的是芙蓉,中的是丁香,矮的是被剪了头顶的小松树。

主楼的前面,是个篮球场。但打篮球的并不多,通常打的都是显得文雅的那一些:排球、网球和羽毛球。

这楼很大,里面的单位很多,彼此同在一个楼几年,见面能认识,但却叫不上名字来。只有两个人是例外,整个技术部大楼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认识他俩。人们认识他俩是在排球场上。倒不是因为他俩排球打得好,——他们的水平非常一般化,“持球”的情况经常有之,而是因为他俩背心上都印有三个大字:一个是“哈军工”;另一个是“西军电”。这些字标明了他们的学历,也是毕业证书的补充。

技术部是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甭说全国各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就是到外国留学过几年的也有的是。但他们都不穿印着他们母校名称的背心或裤头儿。这两个人穿了,自然就引人注目。

不过,人们认识他俩,仍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于是就按背心上的他俩母校的简称那些字叫他们:“哈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西军电”——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

“哈军工”叫费文利。他长得很帅,面皮儿很白,不象在农村长大的。从初中到高中,他一直是高材生,大学是他靠真本事考上的,学的自动控制专业,业余爱好是学哲学。他学哲学不是一般地读读,而是学得很深,他对*****三个组成部分的来源很感兴趣,特别对费尔巴哈有很深的研究,因此,他在学校的外号是“费尔巴哈”。当他毕业之后分到技术部的时候,同宿舍的“西军电”见了,很吃惊:“费文利,费尔巴哈,嘿!一家子哩!一家子!”

“哈军工”到技术部之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他专业方面的才能。当时,某研究院正准备研制一种新型号的导弹,作为试验基地就必须跟导弹研制过程有同步的反映,这好比怀胎的妈妈,当胎儿还在腹中的时候,你必须准备好孩子降生后的襁褓。这天基地司令员郑国宇会同技术部长到“哈军工”所在的设备处开了个座谈会,司令员郑国宇介绍了新型号导弹的理论性能之后,说:“基地现有的光学设备是拿不下它的数据来的,鉴于两年前的那次事故,我有这样一个幻想,能不能搞一种既能克服地球曲率进行测量,又可以保证试验安全的设备,使试验弹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在空中自爆?”

郑国宇提到的两年前的那次事故,“哈军工”一到技术部就听说了。基地刚组建的时候,曾经买过一个“友好”国家的几枚试验弹。如今我们自己的已经超过它好几代了,可那些弹还放在仓库里,这玩艺儿正象****在联合国讲的“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放在仓库里还占地方。经过研究,就让发射部队作为训练弹,把它们打出去算了。可打的时候就出了问题,那枚试验弹刚离发射架就失控了,弹体在空中象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扭扭地摇摆着,飞了不到五公里,就摔落到海边渔村的一个菜地里,这事闹得还挺大,连周总理也知道了。周总理亲自给郑国宇打了电话,询问给没给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方面的损失?完了,问郑国宇业务上是内行,还是外行,指示他“要当内行,否则只能当捣蛋司令,是捣乱的‘捣’,坏蛋的‘蛋’,你听清了吗?”这电话使郑国宇身价倍增。

那时节,“哈军工”在未认识郑国宇之前,就因周总理亲自给他打过电话而对他有点小崇拜,如今见司令员跟他们平起平坐地探讨问题,心里很激动,当时便想露露脸儿,于是把手一举就说了声“能!”

郑国宇对他很感兴趣:“说说看,怎么个‘能’法?”

“哈军工”象在课堂上回答提问似的,忽地站起来:“让导弹在空中自爆的问题,很简单,只要在爆炸部安上个小接收机,到时给它个自爆的指令信号就可以。关于克服地球曲率进行测量的问题,我在一本外文资料上看到过,上面有人提到用波长进行接力测量的问题,但他们是怎么论证出来的,上面没说,我……想论证一下!”

郑国宇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哈军工”,当即嘱咐在座的技术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