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公元前128年或公元前127年)。据庞培·特罗古斯说,帕提亚新王阿尔塔班努斯二世于公元前124年或公元前123年在反击吐火罗人的过程中受了重伤。如果情况真的像假设的那样,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月氏人就是希腊历史中所说的吐火罗人,那么以上事实似乎可以证明,从那时起月氏人就一直在巴克特里亚定居,后来他们把巴克特里亚变成了“吐火罗斯坦”。帕提亚王米特拉达悌二世(公元前123年-公元前88年在位)继位,他有效地阻止
了游牧部落入侵帕提亚的步伐,而且还迫使锡斯坦的萨卡人承认他的宗主地位。然而,公元前77年,伊朗的萨卡劳莱人已经足够强大,他们将自己所扶持的
安息王室成员塞纳楚克斯(也可能叫作塞纳楚伊欧克斯)推上了帕提亚的王位。大约在公元前70年,塞纳楚克斯试图与萨卡劳莱人决裂,最终死在了他们的箭矢之下。
我们只需要列举一些史实,就足以证明活动在这些地区的萨卡人和月氏人在伊朗与印度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比如,萨卡人扩张的步伐,从锡斯坦和坎大哈蔓延到了喀布尔和旁遮普;后来,这些地区被月氏人占领,于是萨卡人的领地又扩张到了马尔瓦和古吉拉特,直到公元4世纪,萨卡人所设立的总督一直统治着那些地区。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巴克特里亚的月氏人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朝。我们从《汉书》了解到,建立贵霜王朝的正是公元前128年前后瓜分巴克特里亚的五个月氏部落中的一个。
《后汉书》中有关于贵霜人的首领丘就却(也就是古钱币上的“库久拉·迦德菲塞斯”)统一其他月氏部落并建立起贵霜帝国的记载,贵霜王朝因印度-斯基泰人的帝国名称而被希腊人和罗马人所知晓。贵霜王朝的几位皇帝分别是:迦德菲塞斯一世,即库久拉或库久拉·迦德菲塞斯(约公元30年-公元91年或92年);迦德菲塞斯二世,即维马·迦德菲塞斯(公元92年-公元132年);迦腻色迦(约公元144年-公元172年);胡维什卡(约公元172年-公元217年)和婆苏提婆(约公元217年-公元244年)。他们将帝国的势力范围从喀布尔扩展到了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即旁遮普和马
图拉)。在佛教向中亚传播的过程中,迦腻色迦起到了广为人知的巨大作用。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些史实,主要是为了说明匈奴人在亚洲的第一次扩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匈奴将月氏人赶出了甘肃,这一过程引发了连锁反应,波及了遥远的西亚和印度。希腊文化在阿富汗地区衰落;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在这些地区所遗留的最后一丝痕迹也被抹去了;帕提亚王朝所统治的伊朗处于短暂的动荡之中;被赶出甘肃的月氏部落出人意料地在喀布尔和印度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一个帝国。同样的过程继续贯穿于我们眼下所研究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庞大的迁徙带,其中的每一个角落
都有可能受到草原某个地方所出现的一个轻微波动的触发,进而产生一连串无法料想的结果。
①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1**2年-1943年),英国探险家,1900年-1915年先后三次进入中国西北,考察于阗遗址、尼雅遗址、楼兰遗址,将包括敦煌莫高窟的佛经等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带往英国,这些文物成为国际上研究敦煌学的重要资料。
②《汉书·西域传上》中有记载:“大月氏国,治监氏城”,“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
③见《汉书·西域传上》,大意是,大夏国原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君主来统治民众,而只有一些小的地方首领。民众的力量弱小而惧怕战争,所以当月氏人迁过来之后,他们都臣服了。
④《后汉书·西域传》中有记载,莎车与疏勒国王忠勾结,在乌即城与汉军为敌。半年后,康居支援疏勒,班超久攻不下,鉴于大月氏与康居通婚,因此班超请大月氏王劝说康居王不要与汉朝为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