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特勤必定是他。
摩醯逻矩罗在征服克什米尔之后,回到了犍陀罗,并在犍陀罗大肆屠杀,令人毛骨悚然。在佛教徒的笔下,他是一个迫害佛教的****。根据玄奘的记载,唯
一能够与摩醯逻矩罗对抗的,只有笈多王朝分裂后统治着摩揭陀或比哈尔的巴拉蒂提亚(他可能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纳罗新哈笈多)。摩醯逻矩罗在搜寻他的这位对手的过程中,进入了恒河流域。据说,巴拉蒂提亚一开始就在摩醯逻矩罗到来之前撤退了,后来他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可能打败甚至还俘虏了摩醯逻矩罗。这个故事的结尾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符合道义的观点。除了这一记载之外,马尔瓦埃兰的石碑(标明了是公元510年的)上则记载着巴纳笈多(笈多王朝的另一位王子)的战绩,人们已经确信这些战绩是关于他与嚈哒入侵者对抗的。最后一座石碑的碑文,则讲述了第三个印度王子耶输达尔曼(他被当作是马尔瓦的曼达索尔王公家的成员)的功绩,碑文中夸口他已经于公元533年打败了匈奴人,并迫使摩醯逻矩罗效忠于他。在遭遇了这一系列失败之后,摩醯逻矩罗可能退到了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竟然疯狂报复犍陀罗的臣民,造成骇人听闻的杀戮,当时中国的取经者们将这一事件记录了下来。佛教抄本上断言,他必将因为自己的暴行而受到惩罚,不得善终。
至于摩醯逻矩罗死后,盘踞在旁遮普的匈奴部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我们仍然不得而知。但他们即便不是危险的邻居,也仍然是一**烦。在公元6世纪后半期,塔内萨尔邦王公波罗羯罗伐弹那(死于公元605年)与匈奴一战,赢得了荣誉,还得到了权力。公元605年,波罗羯罗伐弹那的长子罗伽伐弹那还在与那些匈奴人作战。继他们之后,伟大的印度皇帝戒日王(公元606年-公元**7年在位)终于打败了那些匈奴人,他也因此而成为诗人们歌颂的对象。不过,自公元7世纪下半叶开始,侵入印度的匈奴人(嚈哒人)逐渐消失了踪迹,毋庸置疑,他们要么是被旁遮普人消灭了,要么就是被当地人同化了。其中的一些匈奴氏族有可能获得允许,像瞿折罗人中的拉其普特氏族一样,成为印度贵族阶层中的成员,而瞿折罗人也许与匈奴人同源。
①见《洛阳伽蓝记·城北》。
②同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