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草原帝国 > 20欧洲的匈人:阿提拉

20欧洲的匈人:阿提拉

从公元前35年起,当年西迁的匈奴就消失了踪迹。不肯归附汉朝的郅支单于带着一些匈奴部落迁移到了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的草原,不久就被一支远征的汉军(副校尉陈汤所率领的汉军)打败,郅支被杀死。他带到那一地区的匈奴部落的后裔们,在那里停留了几个世纪。然而,由于他们周围缺乏有文化的邻邦,因此没人记录下他们的活动和冒险,以致我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历史。直到公元4世纪,当他们进入欧洲,与古罗马世界产生联系时,我们才再一次听到有关他们的消息。

自公元前3世纪萨尔马提亚人取代了斯基泰人开始,这些与斯基泰人一样属于北伊朗人种的萨尔马提亚人,就一直占据着黑海北岸的俄罗斯草原。他们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活动范围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至德涅斯特河之间。后来,包括阿兰人(《史记》中称他们为“奄蔡人”)、罗科索拉尼人以及雅齐基人在内的几个萨尔马提亚部落逐渐过上了一种独立的生活。其中,阿兰人在捷列克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的活动范围甚至延伸到了库班;而罗科索拉尼人自公元62年以后就一直居住在顿河下游西岸;至于雅齐基人,他们从公元50年起就占据着蒂萨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平原地带,这片平原位于达西亚(古罗马尼亚的国家)与罗马帝国潘诺尼亚行省之间,也就是今天的匈牙利中部地区。萨尔马提亚人与罗马帝国被巴斯塔奈(东日耳曼人的一支)分隔开来,这种情形直到公元106年图

拉真吞并了达西亚之后依然没有改变。巴斯塔奈人是自公元200年起就从喀尔巴阡山北面的道路沿着德涅斯特河顺流而下,一直到达河口的东日耳曼人,这次迁徙是已知的日耳曼人的第一次“东进”(即向东方扩张)。公元200年前后,一支新的日耳曼势力(源自瑞典的哥特人)从维斯瓦河下游入侵,这对萨尔马提亚人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控制权造成了威胁。公元230年,哥特人的迁徙中止,他们开始攻打位于黑海岸的罗马帝国的奥尔比亚城。

当时,在俄罗斯南部地区,以第聂伯河为分界线,哥特人占据着下游西岸一带,而萨尔马提亚人(阿兰人以及其他各部落)则控制着东岸一带。另一方面,克里米亚仍然是希腊罗马式的附属国,臣属于恺撒及其他罗马皇帝。哥特人内部也分裂成了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控制着顿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间的地区,西哥特人掌握着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间的地区。罗马皇帝奥里利安于公元270年撤出达西亚,于是,第三支哥特部落,也就是格庇德人马上占据了达西亚。这一时期,正是发现于基辅南部的切尔尼亚霍夫的哥特式古墓修建的年代,也是位于第聂伯河下游赫尔松城附近的尼古拉耶夫卡古墓所处的时代(公元3世纪)。在萨尔马提亚人方面,这一时期也是由库班地区的第比利斯卡亚、沃兹德维任斯科耶、阿尔马维尔和雅罗

斯拉夫斯卡亚所组成的古墓群的年代,墓群中发现了具有萨尔马提亚艺术特征的饰牌和扣环。同一时期,芬兰-乌戈尔各民族无疑遍布

于北方的俄罗斯东部和中部的大森林。在喀山附近,萨尔马提亚人对皮亚诺波尔文化(约公元100年-公元300年或400年)有着显著的影响,皮亚诺波尔文化是安纳尼诺文化地方化之后的一种形式。由此往西,在卡卢加文化群里发现了一些扣饰,它们带有公元3世纪-公元4世纪日耳曼-罗马艺术的特征。以上就是在匈奴人到来之前,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各民族及文化的基本发展情况。

至于这些有着重要历史影响的匈人(西匈奴的后裔),究竟为什么会离开咸海以北的草原而进入欧洲,我们尚不得而知。公元374年前后,这些匈人从伏尔加河下游渡河之后,在被约尔达尼斯①叫作巴拉米尔或巴拉姆贝尔的首领的率领下,继续高歌挺进,跨过顿河,打败了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的阿兰人,并迫使他们臣服;接着又攻击了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年迈的东哥特国王厄尔曼奈瑞克战败,万念俱灰之下自杀。他的继承人维席密尔也战败,被匈人杀死。至此,匈人统治了大多数的东哥特人,而西哥特人则于公元376年渡过多瑙河,逃到罗马帝国,避开了匈人的攻击。最先被打败的阿兰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继续留在了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的旧地,被迫暂时屈从于匈人的统治。公元10世纪前后,那些留下来的阿兰人在当地皈依了东正教,他们的后裔就是今天的奥塞梯人。而另一些不愿臣服于匈人的阿兰人则开始向西迁徙,参与了西日耳曼人的大入侵。这些西迁的阿兰人中,有一些部落后来定居在了卢瓦尔河下游的高卢;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