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世纪的波斯地理书《世界境域志》记载,在拜占庭史籍中被称为“奥佐伊人”的乌古斯(或称古兹)部落***,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以北,也就是今天被称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居住的地区(即萨雷河、图尔盖河和恩巴河之间的草原)。语言学家们划分出了一群特殊的***,其中包括这些乌古斯人,生活在鄂毕河或叶尼塞河中游一带的基马克人,后来迁往俄罗斯南部的原钦察人,以及今天的吉尔吉斯人。这群特殊的***与其他***的区别主要在发音上,原本发音“y”被他们说成了“j”(dj)。从成吉思汗时代起,这些古兹人就被称为土库曼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11世纪的乌古斯人,就像现代的土库曼人一样,形
成了一个部落群,但各部之间关系松散,经常发生内战。在1025年-1050年,他们前往俄罗斯南部和伊朗寻求出路。在俄罗斯史书中,第一次提到他们出现在俄罗斯南部地区的时间大约是1054年。由于受到另一支***,也就是钦察人(属鄂毕河或额尔齐斯河中游的基马克人的一支)的驱逐,这些乌古斯人(也就是拜占庭人所说的奥佐伊人)远迁到了多瑙河下游,并渡过多瑙河侵入巴尔干地区,最后却在巴尔干被击溃(1065年)。还有一支与这些乌古斯人迁移方向不同的乌古斯部落(即塞尔柱人),他们的运气好一些,征服了波斯和阿纳托利亚。
与塞尔柱人同名的英雄塞尔柱(更恰当的称呼是“Seljuk”,或“Saljuk”),他的父亲名叫杜卡克,外号帖木耳雅里赫(意思是铁弓)。杜卡克可能是古兹乞尼黑部的一位酋长,也有可能是这个部落中的显赫人物。公元985年前,塞尔柱带领他的部落从古兹主体中分离出来,驻扎在锡尔河下游右岸真德的方向,靠近现代的波罗威斯克(也就是今天的克孜勒奥尔达)。英雄塞尔柱的儿子们,分别叫米凯尔、穆萨和伊斯莱尔,这让某些人认为他可能信奉景教。但这种假设缺乏依据,因为《圣经》上的这些名字也是***的名字。或许塞尔柱氏族定居在萨曼王朝统治下的河中边境地区时,被迫放弃了突厥-蒙古族所信奉的古老的萨满教,而皈依了***教。
这一时期,河中地区波斯人的萨曼王朝正艰难地抵制着伊塞克湖和喀什噶尔的突厥喀喇汗王朝,避免被侵略。精明的塞尔柱人选择了站在波斯王公一边,反对与他们一样是***的喀喇汗王朝。然而事实就像巴托尔德所指出的那样,这些乌古斯人几乎是刚从萨雷河与伊尔吉兹河草原上出来的,来自异教地区,他们理所当然比喀喇汗王朝统治下的人们更加野蛮。相比之下,喀喇汗王朝的人们信奉***教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而且在西面的萨曼王朝和东面的回鹘人的双重影响下,已经变得比较开化。
萨曼王朝灭亡以后,当河中地区的君主喀喇汗王朝的***和统治着呼罗珊的伽色尼王朝之间正在为瓜分萨曼王朝争执不下时,塞尔柱人浑水摸鱼,以现代土库曼人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将驻地推进到了河中腹地。公元985年,其营帐遍及布哈拉的东北部地区。大约在1025年,塞尔柱人的一位首领阿尔斯兰(突厥名,意思是狮子),也就是伊斯莱尔(他的***名),被尊为叶护,协助喀喇汗王朝的地方长官阿里特勤对抗伽色王朝的马赫穆德。马赫穆德抓获了阿尔斯兰,还把他带到了加兹尼,试图通过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来制服部落里其他的人。但是,定居民族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对于这些游牧民来说都毫无用处,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能够顺利逃脱。最后,伽色尼王朝不得不继续让阿里特勤统治河中地区。原本忠于阿里特勤的塞尔柱人等他一死(1032年),马上与阿里特勤的儿子们为敌,并且从此以后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塞尔柱人的首领图格鲁勒·贝格、多德和拜格护(即叶护?)要求伽色尼王朝苏丹马苏德将呼罗珊的一些地区让给他,遭到了马苏德拒绝。于是,图格鲁勒·贝格强行攻占了尼沙普然(1038年8月),后来在梅尔夫附近的丹丹坎战役(1040年5月22日)中又重创马苏德的军队。丹丹坎战役结束之后,伽色尼王朝的统治者被迫让出呼罗珊,退回到阿富汗地区,整个呼罗珊都尽在塞尔柱的子孙们掌握之中。
塞尔柱人缺乏传统,在那些接受***教不久的各氏族部落中是最不开化的一支。他们能够入主东伊朗,不过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成功罢了。如果这支部落的首领们并不明智,那么,这些塞尔柱人所获得的意外成功将会给文明世界带来一场灾难。幸运的是,这些首领们本能地意识到阿拉伯-波斯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