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看,全是一起来的几个老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叫起苦来,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开始有人提议,不干了,回家算了。沉默了一会儿,开始有人附和,渐渐的,话语也尖锐极端起来,最后有人说,今晚一起跑吧。叶柱站在那里,始终没有发言,默默无语。
这时,有人说,叶柱脑袋瓜好使,想个主意吧。叶柱心里是同样难受,可是无论如何不能走逃跑的路哇!那叫什么呀?逃兵!逃兵回去有好果子吃吗?
叶柱定下心来,说:“我也没有想到来到这个鬼地方当兵啊,算我们倒霉,当了这个兵。不但技术没有学到,而且条件还怎么艰苦,不过,我认了!这里再差,我准备干几年再走。不想当逃兵。”
停了停,见大家都不吱声,叶柱接着说:“你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来的?家里人敲锣打鼓送我们来的,我们的亲人送我们来的,回去怎么交待?说我们怕吃苦,怕受累,逃跑回来的?我们还有脸面在家里混吗?你们不怕连累家人吗?我是这样想的,干它几年,能适应就多干几年,不能适应,就干完义务期回去。难道这几年坚持不了吗?那还叫男人吗?”见叶柱怎么一说,大家的情绪也就慢慢地稳定下来,不少人点头称是。
大家一致约定,今后再不提这件事了。最后大家慢慢地散去了。
叶柱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往山上背石头。一般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往山上背石头呢,山上没有石头吗?对,山上就是没有石头,因为这座山是人工造的“山”,它是一座大型的“三防”阵地。有一百多米高,方圆四里地。石头是由太行山里运来的,再和沙子,钢筋,水泥混合在一起,堆砌一座人造的“大山”。这座“山”里三层、外三层,里面弹药、粮食、水、坦克、大炮,什么都有。连原子弹都摧毁不了,更不用说飞机、大炮了。你想想,它牢固吗,它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啊!同样的阵地,在郑州附近有两座,当时是为保护郑州这个交通枢纽而施工的。
背石头时,背上先放一个木板,用两根绳子套在两个肩膀上。石头放在板子上,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山上爬。山又高又陡,几十斤的石头压在身上,背一趟就觉得累的不行,更何况要背一天呢,叶柱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受过这样的累!他只好咬着牙坚持着,一步一步的,拼命地朝山上挪动,他想起了西藏的农奴们朝布达拉宫背东西的情形,他和农奴是多么的相似!问题是,农奴是被迫地在为农奴主干活,而我们是志愿的为国防事业献身。农奴身后有监工,拿着鞭子。而我们是自觉地、竭尽全力地,为着人民的幸福,为着保卫祖国而奋斗。
一天下来,叶柱几乎瘫了。躺在硬硬的木板床上,望着潮湿的洞顶,他的两眼发涩,身体在发抖。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坚持了下来。第二个星期是下车皮。整列车的水泥,没日没夜地下。下水泥时,外面穿个雨衣,戴个口罩,不管你个头多大多小,一包一百斤,轮着扛,根本偷不着懒。一扛就是一天。整天灰头灰脸的,人们在弥漫着呛人的水泥味、身体散发的汗臭味中度过。“钢铁是这样练成的”,在这里,叶柱找到了保尔、柯察金的感觉。
伤痛、疾病无情地向叶柱袭来。先是石头砸伤了他的右手。
有一天,叶柱正在搬一块大石头,往工事上砌。石头太大,一下子砸在他的手上,顿时鲜血直流。卫生员连忙跑来,把血止住了,说是骨折了。叶柱让卫生员包扎了一下,还是继续去劳动。大石头搬不动,就搬小一点的。
后来,连小的也搬不动了,就去扛木头、抬木头。放木头时,由于动作慢了一点,木头倒地时,又震坏了他的左手。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怎么办?连里让他去休息,他不肯。他又找到炊事班,要求去挑水、给工地送水。开水站离工地大约有一里地,先在连队挑一担凉水,到开水站用热气泵冲开,再挑到工地上去。天气热,战友们水又喝的多,一上午要跑好几趟呢。
叶柱他发烧了,而且烧的很厉害。卫生员用冷水打湿毛巾,敷在头上,一会儿就热了。打了好几针,都不见效。一量体温,41度。他一个人迷迷糊糊地躺在那里,一直躺了三天,没有吃一点东西。卫生员慌了,说是不行了。连里赶忙派人把他送到卫生队。
好在叶柱的命大,慢慢地烧退了,身体慢慢地恢复了,连长说,你吓死我们了。
这天,干完活,叶柱累得不行,脸都不想洗,回到班里倒头就睡。班长关心地喊吃饭,叶柱都懒得动弹。外面风刮得很大,只听见树枝发出嗖嗖的声音。
忽然,听见有人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