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珠联璧合之秦关汉月 > 第70章:得不偿失

第70章:得不偿失

又经过了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试验和研讨,最终大家确定了一条最佳的编织方案。

经过了原材料挑选、杀青(烘干)、编制和反复三次的桐油浸泡和晾干后,500年后才出现在历史演义小说里的秘密战争武器藤甲终于横空出世了!

使用油来浸泡藤牌是为了使藤牌更加坚韧耐用,同时不易受到腐蚀。至于为什么要选择使用桐油浸泡,这也是经过多次试验才明确下来的方案。经过数次试验,大国师陆贾发现使用别的油浸泡都效果一般,唯独使用桐油浸泡不仅大大地增强了其抗腐蚀性,而且令人惊奇地是,经过桐油浸泡的藤牌,其硬度和韧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那为什么要反复浸泡、晾干达三次之多呢?经过反复试验,大国师陆贾发现只有进行多达三次的桐油浸泡和晾干,桐油分子才能彻底进入藤牌内,改变藤牌的物理性能——这在现代物理学上被叫做分子的扩散作用。

看来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啊!

那可能有的亲们要发问了:再多用桐油浸泡、晾晒几道,岂不是效果更好?

这就是异想天开了。

经过大量的试验大国师陆贾发现,三次的桐油浸泡和晾晒可以使藤牌的性能得到质的提高,然而再进行桐油浸泡和晾晒藤牌的性能却几乎毫无变化了——换句话说,那样做只会徒增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

得不偿失。

藤牌的研制成功的确大大增强了汉军的战斗力,要知道藤牌重量很轻,而且坚韧度和青铜盾牌相比又不在话下,而且这玩意密度比水还小,将士们完全可以抱着藤牌很方便地进行武装泅渡。

可能有的亲们又要问了:既然藤牌这玩意儿如此之牛,为什么将士们的盔甲们不也设计成藤盔藤甲?

大国师陆贾在这一点上头脑是及其清楚的。他深知反复浸泡桐油后的藤牌什么都好,就是怕火:因为饱蘸了桐油,那真是碰到火星子就着!

大国师陆贾同志的脑海中时不时就浮现出《三国演义》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中所出现的蛮王孟获所率领的三千藤甲兵们最终被诸葛军师看出了破绽,吸引至山谷里一把火烧得个全军覆没那惨不忍睹的场景!

因此,只能制作藤牌,而不能制作藤盔藤甲。藤牌毕竟是执在手上的,万一着火了可以及时扔弃了事;而穿戴在身上、头上的藤盔藤甲一旦着火可就相当的麻烦和危险!

在这方面大国师陆贾的确是考虑得十分周密,而且极为谨慎!

他深知战争是最为残酷无情的,必须要在事先把准备工作做足,而且要考虑到种种突发事件和最坏的情况。虽然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无限接近于万无一失!

这是大国师陆贾坚定的决心和目标。

然而汉军将领之间却又不同的意见。以镇军将军曹参为首的一派对大国师陆贾的改良很是支持和赞同;而以骠骑将军樊哙为首的一伙将校则很是不以为然。

他们甚至认为战争就是简单和野蛮的搏命、厮杀,穿盔戴甲已经足够了,而拿着藤牌则有些碍事;更有甚者甚至认为打仗时应该不那藤牌也不穿戴任何盔甲,赤膊上阵,首先靠气势来震慑敌人!

大国师陆贾真是感到又好气又好像。他本来准备说难道你们以为自己是义和团的神汉刀枪不入吗?但立即就悟到义和团运动可是2000多后才发生的事,跟他们说也是对牛弹琴,说也不说。

想了想,大国师陆贾还是耐心反驳道:

诸位都是久历厮杀之人,大家都请静下心来想想:诚然交战时士气和气势很是重要,但这不是决定因素。古语说‘刀矢无眼’,因此战场防护还是很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只重视进攻而轻视防御,只重视兵器而轻视防具!有人认为穿盔戴甲防御已经足够,鄙人认为还远远不够!诸将可以试想一下:盔甲防护得再好,双目总防御不了吧?而藤牌却可以!盔甲防御起滚木、礌石等钝器袭击时效果很差,而藤牌的效果却很好!

如此一解释,大家一想有理,都很是心悦诚服。但是骠骑将军大黑脸樊哙同志却眉头紧锁,提出了异议:

大国师,想必您也清楚,末将率领的部队都是骑兵,骑兵都使用长戟或长槊,使用时得双手执掌兵器,怎么好使用藤牌呢?

这个问题还真把大国师陆贾给问住了。他凝眉思索了半天,缓缓道:

骠骑将军所言有理,骑兵部队可以不配发藤牌!

大国师陆贾还了解到:由于铁矿石的熔点较铜矿石高,因此在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