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天堂1921 > 第12章 少女愿

第12章 少女愿

转眼便到了七月初七。

传说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又叫做七夕。又因为织女是天庭掌管织艺的女神,民间百姓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像织女一样有双巧手,有着精巧的女红技艺,便逐渐开始让女儿在这一天摆瓜果糕饼祝祷,祈求织女能够赐予一双巧手,织出最美的物品,渐渐便把这天也叫做乞巧节。

革命之后,大户人家的父母思想开明起来,逐渐不再要求自己的女儿学习女红,小门小户的女孩比不得高门大族,女红是仍要学的,因此,乞巧节的祝祷仍然一直延续着。

薛灵犀不学女红。杨玉华的父亲是最早公派留学的那一批人,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熏陶,加上对女儿爱若珍宝,便索性不让杨玉华学女工。

杨玉华又有样学样,也不让薛灵犀学女工了。但是乞巧节仍旧是要过的。乞巧节的时候和姐妹们一起祝祷、许愿、玩笑一直是她多年来念念不忘的回忆,因此每当乞巧节的时候,杨玉华也会安排摆祭礼,带着薛灵犀祝祷。

听说天堂这里在乞巧节那天有放河灯许愿的习俗,薛灵犀便相邀宋曼玲去江边放河灯。

宋曼玲却不应承,只淡淡地说:“灵犀,我不去了,我从来不过乞巧节。”

薛灵犀不解,宋曼玲是地道的天堂人,为什么不过乞巧节?

宋曼玲思忖片刻,把薛灵犀拉到操场的角落里才缓缓道出实情。

“灵犀,你只知道我没有母亲,你知道我母亲是怎么去世的吗?”不待薛灵犀回答,宋曼玲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我七岁的时候,父亲要纳妾。虽然我那个时候还小,但是也听到家里的下人议论纷纷,说我父亲要纳的是个风月女子。我不明白什么是风月女子,便去问我母亲。我还记得我母亲当时的表情,没有表情,她当时就是没有表情,然后她悠悠地对我说:‘阿玲啊,风月女子就是只要有钱你想对她们做什么都可以的女人’,我当时完全被母亲的样子吓傻了,根本没听她说了什么,还以为风月女子就是买回家里做女仆的人。可是就在我父亲带那女人回家的那天,我母亲在房间里上吊自尽了。后来,我父亲觉得人言可畏,就把那个女人送走了。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那天穿着一件白色的旗袍,很美。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早上母亲还答应晚上带我去放河灯的,可是晚上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宋曼玲的声音很轻,被风一吹,几乎要散掉。薛灵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安慰宋曼玲,只能紧紧抱住她,她感到自己的肩膀被濡湿了,滚烫却冰凉。

薛灵犀从小是家人的掌上明珠,父母一直是为人称颂的伉俪情深,她完全没办法体会父亲移情别恋,母亲自尽会带来怎样的痛苦,但是可以想象,宋曼玲从小吃了多少苦。

“曼玲,你别太伤心了,你以后要是想你母亲了,就到我们家来,我母亲总是说想要一个你这样的女儿,你到我们家来我们一起住好不好?”薛灵犀喃喃地说。

宋曼玲轻轻推开薛灵犀,强笑着点点她的脑门:“我没事,都已经过去了,你怎么又说傻话,我虽然没有母亲,但是总还有个父亲。虽然他总是忙着他的生意,根本顾不上我,可是有总比没有好。”

宋俊文其人,薛灵犀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可是……”薛灵犀说不下去了。她很想说,有这样的父亲还不如没有,可是这样的话太伤人,她说不出口。

宋曼玲似乎看出了薛灵犀想说什么,只是淡淡一笑:“可是我还是宋曼玲。”

薛灵犀感觉自己以前不够了解宋曼玲,温柔大方、善解人意是她一贯留给别人的印象。可是这样坚强又云淡风轻的宋曼玲却是薛灵犀从来没见过的。她低头想了想,一个盘算已久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曼玲,我有一个可以让你名正言顺到我家和我一起住的法子?”薛灵犀狡猾地一笑。

“什么法子,还能名正言顺?”宋曼玲感觉薛灵犀这个脑袋想不出什么名正言顺的办法。

“做我嫂子不就能够名正言顺到我家了吗?”薛灵犀快速地说完,转身就跑。

宋曼玲羞得满脸通红,跳起来就去抓薛灵犀:“薛灵犀,你给我站住!”

虽然又气又羞,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宋曼玲感到自己的心竟然不像刚才那么沉重了,还有点隐隐的期待和淡淡的甜蜜。

清月朗朗,夜风徐徐,星河隐隐,泪江已是荧光点点,随水流动的是无数个少女的心愿,据说,河灯漂得越远,许愿便越灵验。

薛灵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