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英雄,我们不会忘记你! > 第6章 戊边好儿郎5

第6章 戊边好儿郎5

19岁戍边战士陈祥榕,在中印边境冲突为国捐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纪录片《山河铭记》里,边防战士陈伟面对镜头,腼腆的笑意忽然黯淡了下来。他拿起一张特写照片,上面定格了一张稚嫩的年轻战士的笑脸。照片中,18岁的陈祥榕神色飞扬,和战友们享受着难得的欢乐时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八个鲜红的字被镌刻进石块里,也镌刻进无数人心中。这是陈祥榕写在日记里的话,也是他对祖国最诚挚热烈的告白。

成长的岁月里,以苦难为帆。

2001年12月,陈祥榕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下口村,家里还有一个年长六岁的姐姐陈巧钗。因为自幼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一直在外面打工,年幼的陈祥榕也跟着父母四处奔波。父母在海南承包芒果园后,夫妻二人无暇顾及孩子,便把陈祥榕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姐弟二人和奶奶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拮据的家庭经济条件让陈祥榕成熟得比同龄人更快。奶奶年纪大了,重活都落在他的肩上。但陈祥榕从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家务活总是抢着干,对姐姐也处处谦让,还常常笑称自己才是“哥哥”。

在学校,他很是乐于助人。班上有同学出了车祸,他不仅将自己的所有零花钱都捐了,还帮忙在县里举行募捐仪式。有一阵子,陈祥榕发现有社会人员在校内出没,他就一路护送同学、老师回家。班主任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道:“他们带了刀,我怕你们受伤。”

童年生活的负重没有把他压垮,反而使他成长得更加坚强勇敢。日子虽心酸些,却也平静地过去了,眼看着小家在一家人努力经营下越来越好,姐弟俩也日渐长大。然而,陈祥榕13岁那年父亲被诊断患有淋巴癌,对这个经济本就拮据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段日子,母亲姚久穗根本不敢离开海南的芒果园。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意味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养家的重担全落在姚久穗一个人肩上。

而姐姐在外地上学,照顾父亲的任务就落在陈祥榕身上。白天,他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见父亲腿疼得睡不着,他就替父亲整夜揉腿。

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陈祥榕心里很不是滋味,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积极主动地干。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从没有一句抱怨,不提忧心难过的事,反而还安慰姐姐不要担心,家里有他在。

“弟弟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心疼。”陈祥榕去世后,陈巧钗每每想起他时总这样说。十三四岁的少年,本该是无忧无虑、快活成长的岁月,而陈祥榕却已经懂得担当责任、照顾家人。

而陈祥榕自己遇到事情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忍受。一次,他不慎摔断了手,回家后怕家人担心,便找借口躲到房间里。第二天起来手肿得不成形,才被发现的父母催着去医院打石膏。看着姐姐担心地红了眼眶,陈祥榕却反过来安慰道:“不疼,没事儿。”

父亲去世那年,陈祥榕不过十四岁。他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渴望成长,渴望独立,渴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苦难给予他超乎常人的坚强,也在他心中埋下守护“家”的决心。从小家,到大家。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竟然喊得这么‘大’。”看着这个新兵写下的日记,稚嫩的面颊上却有着坚毅的目光,班长忍不住问道。“班长,这跟年龄没有关系,我是这么想的,我也肯定会这么做。”陈祥榕严肃而坚定地回答。

从小,在革命先烈英雄伟绩的鼓舞下,保家卫国的理想就深埋在陈祥榕心中。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参军,一心想去到新疆,到最艰苦的前线。入伍前,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给陈祥榕践行。姚久穗看着身着绿军装的儿子,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心里既骄傲又不舍。他是家里的男子汉了,儿子真的长大了。

母亲姚久穗再三嘱咐陈祥榕,要守纪律、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不能丢了屏南人的脸面。那些为人母的感性却藏在内心深处,她本就是个刚强的母亲,温煦深情都潜藏在鼓励支持的话语、生活的细枝末节当中。

“就算死,我也要死在边疆。”未曾想,儿子的回答竟一语成谶。

参军体检考核过后,陈祥榕被录取入伍,开始为期七天的集训。集训结束会根据集训成绩分配队伍。在这段日子里,陈祥榕每天都把闹钟定在5点,天还没亮就开始绕县环城路跑步,跑完后吃过早饭,又去集训场地参加训练。最终,他得偿所愿,以优异的成绩被分到新疆戍边队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