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冰灯:我的命运谁做主 > 第18章 家长里短

第18章 家长里短

听。”吴立梅一边说着,一边怜惜地觑着鞠三杏。

“娘,小东给你拜年,他回来一趟不容易,说点高兴事。”大针上的麻线用光后,鞠三杏摸过线团,系一个梅花扣接好,纫到针眼里,继续纳鞋底。

“大娘,现在县上,各单位都在搞冰灯比赛,特别好看。等正月十五,您身体好点,我把您和三杏,都接到县上去,散散心,过一过眼瘾。”廉小东也换过一个话题,向吴立梅身边靠了靠说:“去年春节,我到哈尔滨进货,省城也搞这个呢。兆麟公园用冰砌的长城,比房子都高,那气势,太带劲了。有机会,我带您去瞧一瞧。”

吴立梅听得有些神往,感慨地说:“那得用多少水呀?谁家能挑得起?现在,人越来越会玩了。我呀,就没这个福喽。我瞅咱屯里,你家的冰灯,就整得挺好看。”

“小东,我问你个事。”鞠三杏从针眼里,抽出长长的麻线说:“跟前儿几个屯子,你家的冰灯,做得最好,那东西咋做的?小时候,家里都是我爸和四海整的。今年,我打算也整几个,摆在院门口。亮亮堂堂的,多好。”

“冰灯太好整了。烧一锅开水,兑上点染料,找一个大水桶,把兑好的开水倒进去,放在屋子外面冻上。等桶里的水,冻半捺厚时,在上面凿个窟窿,把里面没上冻的水倒掉,再把桶翻过来,用开水在外面一烫,冰坨就掉出来了。要是愿意,就在上面再雕点什么,冰灯就算做好了。天黑以后,从窟窿里放进一根蜡烛,点着就行。”说完,廉小东又扭头,对吴立梅说:“大娘,哈尔滨的冰灯,是从松花江里,直接起出冰块做的,不用挑水现冻。里面点的,也不是蜡烛,而是电灯。所以,做得特别大,也特别好看。”

“田恬妈,田恬在姥姥家,家里就咱俩人,你就别麻烦了。整那个干啥?”吴立梅善意地,提醒着鞠三杏。

“我爹临走时说,如果有人出门在外,元宵节那天晚上,在家门口放一盏冰灯,就能照亮他的心,让他找到回家的路。”鞠三杏的手,依然不紧不慢地纳着鞋底,慢悠悠地说道:“文革不在家,我爹……我爹……让给他,点盏冰灯……”

“对……有这事。”沉默良久,吴立梅悄悄擦一把眼泪,带着哭腔说:“真是老糊涂了,我倒忘了这个茬儿。以前,也听人说过这码事,咋就忘了呢?冰灯的说头,可多了……”

吴立梅接着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松花江边上有个屯子,里头住着男女老少,几百号满族百姓。他们打鱼种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有一年,不知从哪飞来一只九头鸟,经常在月黑风高之夜,来到屯里为害百姓,一扇翅膀就会刮风。那风刮得天昏地暗,飞砂走石,江水出槽,几人合抱的大树,也会连根拔起……有个叫巴图鲁的年轻人,听说九头鸟最怕亮光,有了亮光,它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巴图鲁历经千辛万苦,找来比太阳还亮的天落石,终于杀死了九头鸟。可是,勇敢的巴图鲁,却不幸遇难了……后来,为了驱邪消灾,为了纪念巴图鲁,屯里多数人家,仿照天落石的样子,制作了冰灯,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娘说的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小时候,爷爷还说过,冰灯的传说,和站人还有关系呢……只是这些历史典故,我说不太好。爷爷常说,冰灯不仅能照亮所有人的心,照亮出门在外的人回家的路,还能给一家人带来好运。三杏,正月十四我回来,我教你做。咱们一起给文革点上,让家里亮亮堂堂的。下午,我打算回县里一趟,跟四伯和四娘唠唠,看能不能达成民事协议。钱嘛,你们不用管,我手里有。”廉小东似乎已经忘记,手里那把瓜子,怔怔地看着鞠三杏手中鞋底,半晌才说。

“小东,文革的事,让你操心了。大伟出了这事,你还为文革操心,让我说啥好呢?”吴立梅忧郁而无神的眼睛,盯着廉小东,喃喃说道。心中却像翻倒五味瓶:这孩子,从小心眼就好,特懂事,还特能干。虽说这孩子胆子小点儿,可是胆小也不是坏事,起码啥事不能出大格。不像儿子,上来一股火,啥事都能干出来……要是文革像他,该多好。

“冰灯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我自个儿能整。这个事,我也不想让别人帮忙。要是能把你四大爷和四娘说通了,比啥都强。”鞠三杏麻利地将一只纳好的鞋底,放进做针线活的笸箩,又拿出一只用浆子粘好,还没纳的鞋底,一锥子扎下去说:“刚才我还琢磨,用不用跟你再去一趟医院。我又寻思,到了医院啥也不会说,他们看着还生气,倒不如你自个儿去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