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还没有突出的地方。
看来,摄影还是对我很重要。
我被隐没得太久了。
星期四,运动会。
我刷存在感的时刻终于到了。也等这一天很久了。
周四,万里无云,早晨还算凉爽。
我背着相机单肩包,领着三脚架,相当有底气。
刚进校门时我感觉和前几天没什么区别,向运动场那边走一分钟就可以远远地听见看台上同学们的喧嚣。
一大早,我心情舒畅地去到足球场,由跑道上自信地走上我们班的看台,摄影器材毫无疑问吸引了大多数八班人的目光。
人还没来齐,大家都散乱地坐着,为自己今天要做到坐着准备,也就是防晒之类的。现在太阳在我们后面,还没晒过来,看台屋顶的影子被拉到足球场中央。
“好专业啊!”
一股很香的肉味突然出现,我抬头一看,是汪承己在吃面。
“这就是传说中的55—250的STM了吧!”他跨到我这一排,“好帅!”
“没有STM!IS.二代的狗头而已。”我和他击了个掌,很默契地配合着支起脚架。
“真的很感谢哦!”他手中展示着金色的“工作人员”吊牌。
“什么感谢!这种场合不带你有什么意思呢?”
“我待会玩一下你的镜头嘛。”相机架好后他靠过来,“就用你的相机,IS也很不错的啊!”
“好啊!就当测试一下它的性能。”我兴奋地坐在他身旁。他放下拉面碗,将镜头对准对面的居民楼,直接转到长焦端。
“哇!望远镜!”他将眼睛凑到取景器处,“卧槽,还有这种层次感,牛逼!太爽了!”
其实,用眼睛看更爽。对面的居民楼基部隐现于淡淡的晨雾中,看起来整体上柔和了不少。雾气被朝阳照耀得洁白无比,那座小区因此尽显朦胧之美。
“好机会啊,这种雾,可以用来拍乐浪宣传片了。”
他刚刚在玩艺术滤镜,现在将画面调回正常,“太美了,我练练手啊,我帮你拍一张啊!”
“好啊,开个好头!这个头其实我都还没用过。”我满意地指着镜头,又看看屏幕。他的构图天赋挺不错的,“好,就现在!……”
一声“咔嚓”,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晨景被我存入图库。
由于长焦镜头的特性,我个人觉得这画面看起来确实比广角舒服得多,也震撼得多,但更大的原因,或许是自己的私房钱为我崭露头角。
“我想看看它锐度怎么样。”我看他将镜头焦距再一次拉到最远,便提出了我最关心的。
“OK。”他说完,按着放大,将画面拉大十倍,然后手动对焦,直到画面最清晰,“我去,这是哪啊?”
“好像是人家窗台吧!你看这个是……算了看不清了。”
“这么远!”他满脸惊叹,每个摄影爱好者在初玩长焦时,都会有像他一样没见过世面似的赞叹一阵,“这个,少说两百米吧,都可以从人家窗台怼进去!”
“对啊,只是它的自动对焦太垃圾了。”
“对于一千多的镜头来说已经算是很恐怖的了!”他玩了一下,似乎也很有成就感,“哇这个对焦的声音太好听了!待会可不可以借我拍一下?”
“行,现在就行!”我伸手去换镜头,他推辞一番将我拦住了。直到正式比赛开始,我们才下到场中。
随着比赛项目的变化,对镜头焦距的需求也在跟着变化,我们这才开始交换镜头。
不断的变换,我方才知道28-70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相机颜色本来就不同,我们换上对方的镜头,相机颜色便都是黑配白,挺骚的。
中午,我们两人帮忙收拾了看台上的垃圾。李坤说作为应得的奖励,带我们两人去校外吃饭。弯哥发挥了她的社牛特性,也不安地跟过来和我们一起了。
我们穿越十字路口,爬上三中正对的斜坡。
和我预感的如出一辙,班主任带我们去的,就是这个暑假打疫苗偶遇韩毕月时我们吃饭的那家清真餐厅,就连包间也是相同的。当然我没有跟他们提起这些,我没病。
应该说,弯哥在体育上的能力不容小觑。这两天她参加了众多个人项目,让八班收获颇丰。只不过,200米跑冲刺时,我把她的腿拍的很粗,她因此对我冷嘲热讽持续至今。
我与汪承己的相机里存了不少弯哥的照片,她是唯一一个直来直去地说我们拍的丑的人。
两天下来,负责摄像的人都跑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