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日子过的最快,转眼就过年了。人在舒服的时候,感知能力明显下降,经常分不清昨天前天。如果是干重活或痛苦的时候,就会感觉时间过的很慢,完全是心里的问题。今天是腊月三十,除夕,明天就进入新的一年了。家家户户,辞旧迎新,欢度新年。腊月二十八的时候,穆宝财从供销社买了两张大红纸。回到家后,他把红纸裁出三副对联大小的大长方形,三个横批大小的小长方形,剩余的裁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红纸裁好后,穆宝财立刻就拿到郑国忠郑老师家,写了三幅对联和许多福字。郑国忠以前是繁荣村小学校的语文老师,国家的公职人员,正宗的铁饭碗,退休工资比别人上一个月班挣的都要多。他是最后一批享受国家正式老师退休待遇的人,从那以后招聘的老师都是学校雇佣制,各方面待遇直线下降。他家里生活条件很不错,土地每年都包出去,退休后在家赋闲,平时看看书、写写毛笔字。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光是买宣纸的钱都够普通家庭生活一年了。他上学的年代,大学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家庭条件一般的,基本都没上完小学,好一点的,也只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生都比较少。教育也是需要传承的,郑国忠的父亲当过私塾的老师,除了日常的教育,他也在生活环境里耳濡目染,慢慢地励志当一名教师。他家在腊月二十九这天是最忙的,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事情,过年各家各户都要贴对联,乡亲们都会来找他写。屯子里就这么一个文化高的,而且毛笔字写的确实非常好,正楷,行书都好。昨天,他家里就没怎么断过人,一波人接着一波人,尽管有点劳累,他还是乐呵呵的给乡亲们都写完。乡亲们过年都图个吉利,图个热闹,他也图一乐。
吃过早饭后,穆宝财开始扫院子,除了农忙或下雨天,基本每天都要扫。妻子开始在锅里熬浆糊,制作很简单,倒小半碗面粉,加入一碗水,用温火一点一点熬到粘稠。每年这一天都要熬浆糊,余桂华早已得心应手了,熬好后装到了碗里。穆宝财也扫完了院子,进屋后打开柜子取出对联。穆波跟在旁边看着,要和爸爸一起去贴。余桂华掰了一节细的苞米杆,搅动着浆糊,不然一会儿上边露出的部分就硬了。又去找了几片苞米叶子,撕成细条,对折后用麻绳在中间绑住,叶子头部用剪子剪齐,一把刷子就制作完成了。穆宝财把对联和横批对应好,分开放着。然后把对联没字的面朝上,开始涂抹浆糊,要注意,不能涂在字的正对面。浆糊虽然粘稠,还是会透过红纸,要避免把毛笔字弄脏。穆宝财很注重这些的,所以轻易不让别人上手,都是自己完成。还有就是这两天不能打破任何东西,虽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心里还是犯各应。穆宝财特别叮嘱穆波,让她不要太淘气,拿东西要小心加小心。
完美到了极致就是不完美,接受了不完美才是完美,彼此是一种辩证关系。
穆宝财一手拿着对联,一手拿着刀片往外走,穆波戴着手闷子也跟着去了。大门是对开的,两边都是用两块薄木板横过来,中间留出空当,就像长方形的两条边。竖着的木板不是一块挨一块,中间留有一拳宽,这样能省点木料。用洋钉将横竖木板钉在一起就可以了,从门外向里钉,露出的部分用锤子打平整。既扎不到人,也避免总开关门,把两块木板颠开。穆波打开门,爷俩走到门外边,又关上了。穆宝财用刀片把要贴对联的木板上的毛刺刮去,这样粘的牢靠,然后把对联横平竖直的贴上去了。贴完搓着手赶紧往屋跑,穆波也跟着跑。就这么一会儿手冻通红,没办法,贴对联戴手闷子没法干活。而且手上粘着浆糊,不能弄得哪哪都是。穆宝财缓了好一会儿,又陆续把另一半对联,横批,和一个大福字贴好了。福字是倒着贴的,寓意福到了。
开始贴外屋门,门也是用木头做的,门外边有一层铁皮包裹,不是纯铁皮,不然爱生锈,里侧没有铁皮。这个门贴起来容易一些,把铁皮上的浮灰擦掉就可以粘了。整个对联和福字粘好后,穆波问:“爸爸,对联写的是什么呀”?“上联:福满门庭春气暖,下联:源清流远岁华新,横批:喜迎新春”,穆宝财一边搓着手一边念着。穆波似懂非懂的,边听边点头。接着把后门的对联和福字也贴完了,还有好几个福字就在东屋和西屋亮眼的地方贴上了。接着用红绳拴着一棵大葱,挂在门上的钉子上,东屋一个,西屋一个。大葱是过年前一个月在盆里种的,一共十几颗,都已经长出很长的绿葱叶了。穆宝财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弄完了。
中午过后,各家各户就陆续开始做饭了。余桂华拿出昨天买的猪肉,一半准备炖酸菜,一半留着晚上包饺子。她先把猪肉放在菜板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