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再用夹子夹起牛肉,轻轻放到高热的石板上,立即就滋滋作响,渗出风味浓郁的牛油,和橄榄油混合在一起,香气四溢。
原来这是现场煎牛排,根本不是生吃。
哎女士强装镇定,心理素质过硬,好像先前的事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厨师撒上一点简单的椒盐,再淋一点蜂蜜,再加一点橄榄油,翻个面继续煎。
石板的温度足够高,煎得很快,反复翻面几次之后,牛肉的表面就呈现出褐色的焦糖外皮,令人看着就流口水,这时,肉香味也愈加浓郁了。
两面金黄,厨师出刀将其切割成四个大块。
这时,他们拿出了火焰喷灯,用大火快速燎烤几下,牛肉就被煎到五分熟左右,烹饪就停止了。
牛肉被一块块重新夹回原先的盘子里,装石板的盘子则被厨师们撤走。
哎女士双手在面前“合十”,跟着她的头和肩一起欢喜地左摇右摆。
她一边大赞“真香啊”,一边用鼻子贪婪地猛吸,然后继续开课教学:“这石板煎的A5和牛啊,一定要用热刀,切成薄薄一片,再慢慢放到嘴里……”
郑夺不等她说完,直接叉起厚厚一大块,试了试温度,然后整个放进口腔。
美食家们常用的那个词——入口即化,他第一次体会。
所谓的“化”,是不可能真像巧克力或冰块那样融化的,但也可以说,有那么点意思。
肉质鲜香柔嫩,既软糯又有嚼劲,确实和在学校食堂吃过的那些牛肉很不一样,和在西门外的那家西餐厅吃的牛排,也不一样。
不过,也就是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