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城。
萧无逸带着八名剑阁弟子回到了逍遥王府,自从三年前他根据小师弟的消息在锦书城缉拿了以孩童修炼邪功的柳玄策父子后,这还是第二次回锦书城。
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萧无逸当年可谓是受尽了皇宫的宠爱。当年他出生时,皇宫内紫气升腾,于半空中凝成龙形,被称为“天降帝星”。若非陆执安将他收为弟子,想必他早已成为这西蜀的国君。
自此之后的数年,萧无逸都很少踏足帝都。毕竟从小到大听到的诸如“若是逍遥王殿下当年当上国君”之类的话实在不少,萧无逸对这种言论很是反感。
“殿下,下官听闻您回返锦书城,便立刻赶来了。您这次回来,可是有什么吩咐?”锦书城的新任城主早早在逍遥王府门口等候,一看到萧无逸便快步迎了上来。
萧无逸淡淡道:“无事,只是许久未归,一时兴起回来看看。你负责这帝都,公事繁重,不必在我这里浪费时间,去忙吧。”锦书城主登时称是告退。
吩咐下人安顿好了几位师弟,萧无逸在书房坐定,不多时便写好一份奏折。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二十年前。
那一年他十二岁,天资聪颖的他自小对这些政务处理有着过人的天分,上任国君昭武帝也破格准许他查看和批阅众大臣的奏折。而当时的萧无忧,也就是现如今的明德帝,还是一个整日跟在他屁股后的小娃娃,成天奶气奶气地叫着皇兄。没想到,二十年过去,自己也有给弟弟写奏折的一天。
萧无逸至今还记得当年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日子,那年他十五岁,文韬武略在众帝子中均独占鳌头。就在他十五岁生辰这一日,陆执安亲临皇宫,与当时的昭武帝一番长谈后,帝都少了一位满身龙气的皇子,藏剑峰上多了一位天资卓绝的剑修。
萧无逸以帝王之气入剑道,二十八岁突破涅槃境,除本门内师兄孟泰安外,同辈交手无一败绩,几乎是可以被认定必然能成就归真境的天才之一。
而那个天资聪慧但生性谨慎的最小的弟弟,却被昭武帝破格定为太子。这一决定在当时遭到朝中大半重臣的反对,向昭武帝进言的大臣不计其数,几乎要闹得朝政不稳。但昭武帝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于十年前传位于当时年仅十五岁的萧无忧。
萧无忧上位后,推行律法,发展商贾,鼓励农桑,屯粮养兵。短短十年的光景,西蜀的国力竟是上涨了数倍。从昔日朝不保夕险些被灭国的边陲荒凉之地,到如今钱粮充足,能与大楚分庭抗礼的两大强国之一,似乎都在证明当年昭武帝的选择是正确的。
唯一让人唏嘘的,便是那个名为无忧的孩子,如今也已经成为整日忧心国事,再无半分笑容的帝王。萧无逸无奈地长叹一声,将奏折收好,直接在书房内打坐入定。
几个月后
秦辞回山之后,陆执安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他的进境,便将他打发到常梦年的居所,开始跟随常梦年学起了铸剑。听闻门内弟子纷纷接受试炼下山,秦辞一时也有些坐不住,几次跟陆执安申请,想要下山参与剿灭魔族,但却都被驳回。无奈之下,秦辞只得在常梦年处打了几个月的铁。
“屈膝沉肩,脚步扎实点。”常梦年躺在藤椅上,发出不满的声音:“臭小子,又分心了是不是。这一块玄心赤铜,你都砸了半炷香了,还都砸在一个点,你是想锻造它还是想砸穿它啊?”
秦辞一回神,看这铁毡上的玄心赤铜,半边纹丝未动,半边被自己砸成了扁扁的一片。讪讪笑道:“大长老,弟子刚刚分心了,我重新锻打。”
“算了,停一停吧。”常梦年冷哼一声,道:“你和秋霜你们两个臭小子,是最让我恼火的。明明那么有天分,确是一个心里藏着风花雪月,一个心里满是复仇之火。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小子想下山去参与剿灭魔族。”
秦辞擦了擦汗,脸上露出被看穿心思的尴尬,道:“还是被长老您看出来了,不过我确实不明白,门内修为不如我的,甚至刚刚入门的那些外门弟子都可以下山历练,为什么偏偏将我们几个留在山上了呢,难道是师尊怕我被仇恨蒙蔽心智?”
常梦年端着烟斗砸吧了两口,缓缓吐出一缕烟雾道:“那倒不是,你小子心智之坚韧算得上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连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未必都能比得上你。你师父之所以让你来我这里学习铸剑,一来是让你在这通过这几个月的锻打,进一步融会贯通突破后的力量;此外,铸剑的过程本就是铸造剑道雏形的过程。最适合剑修的剑,一定是以他的剑道为胚而铸就的。我问你,你这些日子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