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199章 墨镜王的坑(10k)

第199章 墨镜王的坑(10k)

,都有长期合作的大导作为座上宾。

但大导就那么几个,陈芷曦可选择的余地确实不多,因此,一时间晕了头也是情理之中。

幸好她遇上了赵吉,愿意在这关键时刻说一说逆耳忠言。

“唉...芷曦,你就算没跟墨镜王合作过,也应该了解过他的过往,他确实是一位很纯粹的电影人,甚至可以说是为电影而生的,他的画面,他的人物,都在影史上留下过痕迹。”

陈芷曦没急着说话,她知道后面还有转折。

“但是,这种人可以成为朋友,却不要迷信他的眼光,更不要成为生意伙伴,他会坑死你的。”

陈芷曦眼神迷茫了一阵,不自觉的陷入思绪中。

确实,了解过墨镜王历史的人,都清楚他的骚操作。

当年,他偷偷报考了TVB编导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从电视台助理导演做起。

80年代初,正逢香江电视业腾飞期,许多影视红人一开始也都从电视台起步。

墨镜王最初还算满意这个选择,但没想到作为助理导演,他不但需要一个人负责现场所有琐事,还常常遭到前辈责骂,“比一个杂工更卑微”。

最让他难受的是,当时TVB的制作费极少,导致剧集质量低下。

从小看遍各国大片的墨镜王忍受不了粗糙的制作,没多久就愤而离开TVB。

后来传闻“拍戏不用剧本”的他,决定转行编剧,投奔了新艺城影业。

新艺城都知道吧,由黄佰名、施难笙、曾至伟等人创立,是当时正火的电影公司。

在新艺城,施难笙负责人事。

有一次她发现,她已经给一个编剧付了两个月工资,但这个叫“墨镜王”的编剧从没在公司出现过,也没交过稿。

她去问老板黄佰名:你新签的编剧还来不来?不来的话我就裁掉了。

催稿电话打到墨镜王家里,母亲知道后特别担心他。

墨镜王安慰她:“放心,我明天写完。”

但他发现自己写不完,他太忠于自己的节奏。

当时香江编剧都是集体创作,5——6个人在一个办公室中讨论,每人想几个段子,然后再由一人拼起来统稿。

可墨镜王说:我更喜欢独自创作,最好讨论出大纲后给我六个月的时间,我就能拿出剧本。

他讨厌办公室,最喜欢去不被打扰的咖啡馆写作,常常从早上待到下午。

很多年后他感慨:“现在好像再也没有这样的地方了,我很怀念那时没有人的咖啡馆。”

墨镜王的“慢工”与香江电影快速制作周期格格不入。

黄佰名训他:我也是做过编剧的人,《搭错车》我只用了48小时,就连打破全港票房纪录的《最佳拍档》也不过写了一周。你怎么能告诉我几个月都写不出剧本?

黄佰名给了他三个星期时限,三个星期后,接到剧组反馈:

墨镜王的剧本交了,但简直就是“废纸一沓”。

不久,墨镜王又跟着公司的新锐导演林玲冬写剧本,但还没写到主题就已经有一小时片长了。

曾至伟不禁疑惑:写出九十分钟的戏了,这才完成了三分之一,你到底要拍几集?

不出所料,墨镜王被新艺城扫地出门。

随后,他只能加盟一家规模比较小的影视公司“永佳”,还是做编剧。

但他没有“吃一堑,长一智”,而是继续我行我素。

有一个剧本,墨镜王在咖啡馆里写了9个月,交稿的时候,对方说:你才写完?我们已经在拍续集了。

墨镜王又失业了。

后来《英雄本色》上映,掀起了观看狂潮。

发哥也一举成为巨星,从东南亚到内地,随处都可以看到模仿发哥风衣墨镜、叼着牙签的年轻人。

那个时间,走出影院,仿佛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发哥。

随后,香江纷纷跟风制作黑帮片。

当时“电影新浪潮”的主要导演谭嘉铭找到墨镜王,想做一部不一样的黑帮片。

墨镜王策划出三部曲,分别讲述一对黑帮兄弟青少年、二十多岁,以及三四十岁三个阶段。

最终,制片人出于市场考虑,毙掉了第一第二部,直接拍了第三部,也就是《最后的胜利》。

谭嘉铭很理解墨镜王的创作方式,两人合作愉快。

墨镜王也凭借这部片子得到了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

但提名并没有改变什么,墨镜王还是要继续找工作。

那个时候,曾与秦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