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锅中,加清水、姜葱、酒酱糖(有的不用酱油,用盐白烧)等调味红烧,其成菜鲜嫩。
城镇居民大多数是先将带鱼煎、炸后再加佐料红烧,以增加成菜的干香味。
这两种烧法各有优势,现今不管是沿海居民还是城镇居民,两种烧法都流行。正所谓吃嫩、吃香,适口者为珍。
鳓鱼肉细嫩,味醇厚,鳞富含脂肪。
因其形、味颇似鲥鱼,故有人误为鲥、鳓是同一种鱼。
江苏民谚有“新鲜鳓鱼赛鲥鱼”和“来鲥去鲞”之说。
在古代,鲥、鳓二鱼均为贡品,鲥回游入海后,便轮到鳓鱼贡奉皇宫了。
鳓鱼的架子和长江鲥鱼差不多,只是稍微扁点儿,身上是一样的旺晶飒亮,奇怪的是它嘴里连半个牙齿也没有。
鳓鱼除了味道鲜、肉质细,蛋白质、脂肪、钙、钾、硒的含量还十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
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盛产鳓鱼。
“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年端午节前后,鳓鱼便成为老百姓们的水产美味。
人们一般都用新上市的蒜头油炸呈金黄色与鳓鱼同烧成菜。蒜头味浓郁,鱼肉肥美鲜嫩,色泽酱红光亮,堪与鲥鱼媲美。
今天这顿饭把大家吃美了,不过结账的时候,所有人都围在收银台,不为别的,就想见证一下这顿饭到底花了多少钱。
当账单打出来的时候,除了赵吉和李芸宵,所有人都惊呆了。
就连见多识广的毛老师都忍不住掉下巴,谁让这一顿吃了20多万呢。
光是一道野生大黄鱼就价值8万多,算下来一斤13000多,而他们吃的这条有5斤多。
一顿饭吃出20多万,这里面可能除了毛老师和李芸宵,其他人想都不敢想。
但事实就是如此,赵吉哭笑不得的看着这帮越剧演员抱着账单争相合影,也是相当无语了。
不过该说不说,这种事放到哪都值得上一次新闻,和各种花胶、鲍鱼、鱼子酱比起来,野生大黄鱼确实是最贵的一道主菜。
5斤4两,每斤13800,加上加工费和辅材,要8万多还真不贵。
当然,这一单酒店赚爆了,这条大黄鱼的收购价可能也就四五万。
得亏这条鱼大,30多人都有幸尝了几口,但凡小点,还真不一定能分给每个人,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很多人觉得贵,觉得咂舌,可赵吉觉得这东西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情怀。
都说,如果你要宴请老宁波或者老上海,只需要一条金闪闪的黄鱼,就能彻底让他把你当做自己人。
总之,在江浙一代做生意的,出去请客,桌上没有大黄鱼,那你赶紧回去吧,主人的潜台词是,咱们这笔生意,谈不成的。
别看这东西贵的吓人,可你要是出去找个老人过来问,他一定摇着头跟你说,野生大黄鱼,美味啊,40年前才4毛钱一斤……
所以,这条鱼到底经历过什么?
如果你去市场买一条大黄鱼,一定会觉得老板在忽悠你。
你这大黄鱼怎么一点儿都不黄?
然后,老板会说,自己吃吃嘛,这种就好了呀。
野生大黄鱼,很贵的呀。
接着,你会很自然地认为,越是野生大黄鱼,就越黄,也越贵。
但事实上,黄不黄和野生家养并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同样的一网鱼,他要是白天捞上来只值2万块,但要是晚上捞起来,就能价值上百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大黄鱼的身体会分泌一种色素,这种色素是金黄色的,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
在民国时代,国人信仰金条,魔都那边更是直接把大黄鱼叫做金条鱼……
可惜,大黄鱼的色素非常不稳定,一点点紫外线就能让它褪色。
所以,只有到晚上才能见到金色的大黄鱼,白天,无论野生、养殖,它们都是一样的白里透着微微黄,并不明显。
所以很多养殖户会在夜里把大黄鱼捞起来,打捞过程一定不能见光,然后,迅速用冰水速冻,摆放整齐,一层鱼、一层冰,让色素定型,再发往市场销售。
这样,一条通体金黄的大黄鱼,就可以被当做野生种,卖出几十倍的高价。
这也就是为什么白天捞只值2万,晚上捞就价值上百万的真正原因。
其实,早在800多年前,沿海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这种让黄鱼变黄的方法。
比如,宋朝诗人范成大就记载过,渔民们用冰块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