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303章

第303章

拿到金陵去贩卖,卖相非常好。

《吴郡志·卷二十九·土物》石首鱼……以有冰故,遂贩至江东金陵以西……

而且从古到今,也有人愿意为这种金黄色埋单的。

请客、送礼,黄鱼本身并不重要,金闪闪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大黄鱼除了会变色,还会狮吼功。

相当神奇,这竟然是它抵御天敌的方法。

金枪鱼靠速度、鳗鱼靠猥琐、三文鱼靠人海战术,而这个大黄鱼实在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样,肌肉撞击鱼鳔,大黄鱼就能发出呱呱呱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大,看过捕黄鱼的视频都能听到。

当成千上万条黄鱼聚在一起,它们同时敲鼓,那就会在水下制造出一个排山倒海的重金属现场。

古人也早就发现了黄鱼的狮吼功,所以,很多地方把大黄鱼也叫做黄瓜(呱)鱼。

而且,古代也有科学家,他们也研究过大黄鱼为什么会叫。

他们解剖大黄鱼,发现它的脑袋里有两颗石头,就误以为是这两颗石头撞击喉咙发声。

所以,古代官方,也把这些会叫的黄鱼统称——石首鱼。

一直到今天,各种黄鱼,都叫做石首鱼科。

现代的科学家也专门调查过大西洋的石首鱼群,水下声呐测出了200分贝的惊人数据……

要知道,土星五号发射现场也就205分贝,新墨西哥州的核爆数据,也才195分贝,重金属现场的大喇叭跟前,100多分贝,就可以让你瞬间失聪、失明甚至晕厥。

所以,200分贝的狮吼功,请问虎鲸、海豚、大鲸鱼,你们谁敢靠近?

这就是大黄鱼在东海称霸的秘诀。

它们可以活到几十岁,目前已知最长寿的一条大黄鱼有29岁。

如果你去爵溪镇,当地的老渔民一定会跟你说,50年前,8、9斤的大黄鱼很常见,那个时候,每年春天,鱼群就会发发洪水一样涌过来,整个海面都是黄鱼。

呱呱呱呱的叫声很响,远远地望过去,还能看见月光反射出来的金色波浪。

但可惜了,现在几乎没有野生黄鱼了。

如果你问为什么?

那么,老人一定会跟你讲这样一个故事。

时间回到1956年,当年的苍南县,来了两条胡建船,他们来捕大黄鱼,但是船上并没有渔网。

胡建船一前一后,船上也有听鱼师傅,但他们和江浙的听鱼方法不同,似乎在带着渔船绕圈子,非常奇怪。

本来,听鱼师,这是2500多年前,吴王阖闾的时代就有了的职业。

他们趴在甲板上听,就能知道大黄鱼的鱼群在哪里。

然后,带着渔船追过去,船老大下网,绝对是满满一网大黄鱼,听鱼师,从来不失手。

但现在这两艘胡建船的听鱼师是没学会吗?

怎么绕来绕去的?

不一会儿,胡建船不绕了,船上的鱼工拿出了好几根又粗又长的竹竿伸到水里开始敲打,同时,两艘渔船也开始放网。

然后,鱼群竟然自己全部浮了上来,那些没有上浮的鱼,显然在惊慌逃窜,而逃窜的方向上,早就已经被另一艘船布下了渔网。

鱼群一网打尽,效率实在是高。

胡建人说,这叫做敲罟法,是前两年他们省开始推广的一种先进捕鱼方法。

江浙人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年,就有100多艘江浙船开始北上敲罟,甚至一路向北,敲罟法也传到了鲁省。

就连鲁省的小黄鱼也喜提丰收。

那敲罟法是什么原理呢?

如果你继续问老渔民,他可能会跟你这么说。

大黄鱼脑子里的那两块石头会和敲竹竿的声音发生共振,然后晕厥,浮出水面……

所以,敲罟法不仅适用于大黄鱼,也适用于同属于石首鱼的鲁省小黄鱼。

但事实上,专家们并不同意渔民的说法,敲罟法的原理不是共振晕厥,而是强直控制。

什么是强直控制呢?

这是生物体碰到极度危险的信号,身体就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的本能。

比如,把鲨鱼翻过来,肚皮朝上,它就会进入强直状态,或者把猫咪的后脖颈抓住、给鸡看直线,还有把男朋友埋胸,或者强吻女友都能让他们进入强直状态。

不扯远了继续说故事,到了1960年代,敲罟法传遍南北。

大黄鱼产量直接从每年5000吨,飙升到10万吨。

同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