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303章

第303章

国家也很快意识到,敲罟,这是赶尽杀绝的捕鱼法,必须禁止。

但是,来东海产卵的鱼群已经严重受损,到了1980年,东海再也没有渔汛了,野生大黄鱼,开始从几毛钱一斤的家常菜,变成越来越珍贵的奢侈品。

接着,老渔民都会跟你说,最要命的是1974年。

那年,东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儿。

这年的春节刚过,浙省就组织了2000对机帆船前往舟山渔场。

这里的外海,是大黄鱼的一个主要越冬场所。

果然,这一年的黄鱼特别多,远远地就听见呱呱呱呱的叫声,船开过去,发现海面下都是密密麻麻的鱼群。

第一网下去,1万斤大黄鱼,第二网,10万斤,第三网,8万斤……

接着,2000对机帆船开始拖网捕鱼。

当年,仅仅浙省的大黄鱼产量就达到16.8万吨,然后是全国各地,前前后后赶来了5000多对机帆船,甚至就连棒国的小偷们也跑来捞走了3、4万吨。

74年春天,保守估计大黄鱼捕捞量超过了25万吨。

当年的野生大黄鱼市场价也跌到每斤几分钱,甚至有很多渔获得不到即使的处理,堆在岸边腐烂了,只能当肥料使用……

到后来,老渔民们都说,74年,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铺满海面的大黄鱼。

接着,产量开始锐减,1980年,2300吨,1990年33吨,1996年以后,变成了东海奇珍。

大黄鱼没了,但沿海居民几千年来的黄鱼情怀还在,再加上大家越来越有钱,追捧大黄鱼,也就让它变成了很纯很纯的奢侈品。

现在,野生大黄鱼被评定为CR等级,极度濒危的物种,比大熊猫还高两个等级。

在这个故事里,很多人会埋怨胡建人,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把敲罟法传到浙省?

胡建人也很无奈,他们说,这是从潮汕那边传过来的先进方法。

而继续调查,潮汕的疍家人,至少从明朝嘉靖时代就开始使用敲罟法了。

专家们说,听鱼、敲罟,这并不是灭绝大黄鱼的真正原因,真正要命的是拖网、围网。

其实类似这种故事在60、70年代,全世界都在发生,就像金枪鱼、鳗鱼一样,它们都是现代工业化捕鱼的牺牲品。

但幸好,大黄鱼还没有完全灭绝。

早在1985年的时候,就有人预见了未来,及时展开了拯救大黄鱼的计划。

这年,一个叫姓刘的中年人,拿着76条野生大黄鱼的亲本,开始研究人工繁殖大黄鱼。

研究过程充满了曲折,但幸好,我们是一个点满了农业天赋的种族,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直到2000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才算是彻底完成。

接下来的十几年,整个东海都成了大黄鱼的农场。

有近海网箱,圆形的抗台风网箱,也有这种巨大的远海网箱。

这位刘先生也被称作——大黄鱼之父,各省市每年也会把几百万尾鱼苗被放回大海,野生大黄鱼的种群正在慢慢恢复。

但也有专家悲观的说,就目前捕获的野生大黄鱼来看,它们的基因标记,都还是当初那76条亲本的后代。

原先的标本当中,5、6斤,7、8斤的大黄鱼很普遍,而现在,捕到3、4斤的野生大黄鱼都能上新闻。

也许,大自然还在酝酿,酝酿着在我们儿孙的某一个时代,再用一个金色的波浪和震天的狮吼功重新出现在东海的岸边。

据说,这是很多当地人的心愿,甚至在1996年,野生大黄鱼刚刚绝迹的时候,花车巡游中出现了大黄鱼,很多会有人当场落泪。

说到情怀,时间回到2500多年前,这年,伍子胥和孙武入侵楚国,吴王阖闾镇守在国内。

东夷人见吴国空虚,就从海上来进攻,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和东夷人对峙。

吴国大军驻扎在一个沙洲上,对峙进行了好几个月,风浪越来越大,粮食运送不上来,吴军眼看着就要断粮了。

于是,吴王开始祭天。

果然,祭天仪式还没有结束,就看见海上出现了一片金色的波浪,这片波浪就像千万匹野兽在咆哮一样,声音非常响亮。

东夷军队大乱,吴军则眼看着这股波浪冲上沙洲。

原来,这竟然是无数的条金黄色的海鱼,一尝,还非常好吃。

这个时候,吴王也站在高台上说,这是天神降下的食物,大家用咸水把鱼腌成鱼干,我们一鼓作气,击溃东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