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303章

第303章

是,墨西哥那边的石首鱼还很多啊……

结果墨西哥嘿帮实在太野了,捕捞石首鱼的时候经常误伤鼠海豚,而鼠海豚这又是丑国国宝级的野生动物,估计只剩下18头了。

于是,你就经常可以看到中美墨三国联手打击花胶走私的新闻。

所以,出国千万别买花胶,搞不好就被当成罪犯,关起来判刑。

大黄鱼也有花胶,叫黄花肚。

本来,东海里有很多7、8斤的大黄鱼,所以黄花肚在古代也不是什么顶级奢侈品。

但现在,黄花肚也很有收藏价值了。

不过,要靠人工养殖,养出黄花肚,这个技术目前还很有难度。

因为,大黄鱼在养殖的过程中,有一个越冬的问题。

本来,野生大黄鱼,每年冬天会离开宁波,去南方和西方过冬,等到春天再回宁波来产卵,这也就是形成渔汛的真正原因。

产完卵以后,到了冬天,大鱼再带着小鱼出去越冬,这样年复一年,大黄鱼才能越长越大,长成黄花肚。

但现在,养殖大黄鱼无法越冬,就只能每年11月到春节前,全部捞上来卖了,或者冰冻起来慢慢卖。

这些大黄鱼,就是你在市场里见到的平价货。

那能不能人工模拟越冬环境,让养殖大黄鱼越来越像野生种呢?

还真的有人这么干。

养殖公司到了冬天,就把宁波的鱼苗捞起来,用拖船拖到胡建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在拖回来。

相当夸张,但是,这样一来一回,大黄鱼也就有了野性,又黄又大又有肌肉,卖相相当好。

也许,再来来回回多折腾几年,就能折腾出人工黄花肚吧,这应该是一个比卖鱼肉更赚钱的大生意。

带鱼、乌贼、大黄鱼、小黄鱼。

这是传统四大海产。

小黄鱼和大黄鱼都是石首鱼科,黄鱼属的。

只不过,小黄鱼嫌浙江太热了,喜欢待在江苏、山东和朝鲜那边的海域。

小黄鱼还有很多野生的,吃不到野生大黄鱼的时候,可以试试小黄鱼。

通常,你见到小黄鱼的时候,它是这个样子的(小黄鱼酥),或者这个样子的(烧烤小黄鱼)。

其实真正的野生大黄鱼,肉就跟蒜瓣儿一样,那口感,那味道。

真的,即使现在3000块一斤的野生大黄鱼都没法比。

除了黄唇鱼、大黄鱼、小黄鱼,黄鱼七兄弟当中,还有另外四个。

老四叫做黄姑鱼,台湾有很多,油炸、清蒸非常好吃,据说,它的口感很接近野生大黄鱼。

也有人说,它和大黄鱼的区别就是叫声不同,大黄鱼呱呱呱的叫,所以叫黄瓜鱼,它咕咕咕的叫,所以叫黄姑鱼。

老五叫做梅童鱼,号称海中洛丽塔,色素比大黄鱼稳定,满身金黄,长得又软又萌,吃起来也是很细腻,粤省人很喜欢这一口。

另外,烤梅童这也是浙省名菜。

老六叫做鮸鱼,长相有点恐怖,但红烧以后无敌,春天吃鮸鱼,这是闽南和呆湾的传统。

老七叫做毛鲿鱼,这也是和黄唇鱼一样的巨无霸,但稍微小一点,最大的1米4左右,一条也能价值百万。

因为,它的鱼鳔也可以做花胶,叫做毛鲿肚,也很珍贵,经常在舟山一带被捕获。

也许,大黄鱼,这是一个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的故事。

从4毛一斤到价比黄金,它只用了30年的时间。

但是,至少几百万年以来,它们都会在每年楝子花开的时候,准时回到东海外海,形成铺天盖地的渔汛。

它们靠着狮吼功,在东海闯荡了几百万年,没有天敌。

直到我们开始拖网捕鱼,开始在大海里制造出蔓延几海里的死亡之墙……

但好在及时纠正了这一切,让人们现在还可以期待,期待在子孙后代的某一时刻,东海上再出现一片金闪闪的波浪,它们再次踩着重金属的节奏,回到人们身边。

其实赵吉对于野生大黄鱼这道菜,并没有太惊艳。

相比起来,他觉得黄鱼鲞烤肉这道菜更有意思。

黄鱼鲞烤肉是这边的传统名菜。

上面也说了,黄鱼鲞,就是咸黄鱼干。

新鲜黄鱼背开盐渍后,漂洗晒干。

称“白鲞”或是“淡鲞”。

这边渔民从事黄鱼鲞加工史,最早可以上溯至公元前505年“吴王制鲞”的传说。

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叙赋卷中“渔盐”一节中记载,“附海之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