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313章

第313章

事实上,直觉并不能帮他破案,很多时候还会阻碍他正确看待案情。

比如,朴警官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有利的证据,他坚持说凶手没有毛,要去查没有毛的人。

局长不同意,他就自费去公共浴室查找没有毛的人。

在排除了光昊的嫌疑后,朴警官给光昊买了一双冒牌运动鞋,光昊很喜欢,说明朴警官本人并不坏。

光昊的死对朴警官的打击很大,加上曹警官的腿感染了破伤风,需要截肢,他更颓废了,与影片前半段意气风发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见这个连环杀人案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警察的影响同样深刻。

曹警官:暴力执法的代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曹警官踹人的行为和他的鞋套:

在审讯光昊时,曹警官进屋就把光昊踹倒在地,后来还带了鞋套踹人。

街上发生武装冲突,曹警官揪住一个女的爆踹。

在审讯乔秉淳时,曹警官又穿上了他的鞋套,通过暴力让嫌疑人屈打成招。

在审讯朴兴圭时,局长一再强调不让拷打嫌疑人,但是曹警官不听,猛踹了朴兴圭几脚。

事后局长揍了曹警官一顿,被揍的曹警官一蹶不振,跑去白家烤肉店喝酒。

曹警官因为感染了破伤风而截肢,画面转到警署办公室,镜头晃过了曹警官的警靴和鞋套。

其实,曹警官为人并不坏,他只是习惯了用暴力对抗世界。

比如,当光昊解除了嫌疑,几个警官去白家烤肉店吃饭,曹警官对光昊说,我打你是因为我关心你,所以下次在街上看到我,千万不要跑。

曹警官的形象代表了棒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军政强权,奉导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动不动就出现的演习警报,家家户户的灯火管制,凶手正是钻了空子,才一再逞凶。

曹警官被截肢意味着军政强权的毁灭。

徐警官则是高学历,办案讲究证据的新一代警察代表。

新局长来案发现场勘查,问了几个死者的共同点,朴警官和曹警官说不出来,这时徐警官说了一些疑点,案件都发生在雨天,死者都穿着红色衣服。

他甚至联想到了最近发生的一起女性失踪案。

失踪女性,董和苏,27岁,失踪时穿着红衣服。

徐警官爱说一句话:“档案从不骗人。”

他是从档案中查找到这些蛛丝马迹的,体现了徐警官行事的专业。

在排除了三个主要嫌疑人后,奸杀案件还在发生。

没有目击者,没有一点证据,朴警官和徐警官已经被折磨的有气无力。

朴警官说,我们需要目击证人。

这时,徐警官说,我们不需要目击证人,只要有口供就行了。

此时的徐警官特别像刚开始的朴警官,为了尽快破案,不惜做伪证。

在和徐警官相识的女中学生被残忍杀害后,徐警官的内心崩溃了,他把朴兴圭抓起来暴揍,拿枪指着他扬言要杀了他。

这时,朴警官带来了丑国的DNA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样本不匹配,不能断定嫌疑人是凶手,徐警官看到这个消息再次崩溃。

在影片中,徐警官的形象和朴警官完全相反,前者相信证据,后者相信直觉。

但是,越到后面,两个人的心理变化越大。

光昊的死,让朴警官开始反思,自己一直坚持奉行的原则是否正确?

女中学生被残忍杀害,给徐警官的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开始自我怀疑,讲证据真的有用吗?

还不如一枪打死朴兴圭来的痛快,他要是早杀了朴兴圭,或许女学生就不会死。

朴徐二人的遭遇和情感变化,从侧面影射了棒国当时两派势力的斗争。

他们都坚信自己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和谐繁荣,而在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又都变得很迷茫,不再坚持初衷,最后对现实妥协。

影片还是进行了改编,跟真实案件有出入。

华城位于棒国西部,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小城镇,其中的台安邑更是一片乡村风景,到处都是农田与山野。

进入80年代,台安邑广袤的农田上,稀稀拉拉地出现了几座工厂,流动人口也多了起来。

每年,这里总会发生几起针对女性的恶劣案件。

1986年9月19日,一个平凡的下午。

正值秋收时节,牧草金黄,一位村民正在草丛中割饲料草喂牛,忽然间,一具没穿衣服的尸体映入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