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将不战而溃。”公孙默的这个计策,显然是把官渡之战曹操焚毁乌巢的反杀依葫芦画瓢复制粘贴了过来。
虽然说的唾沫星子横飞,但张绣并没有搭腔,若有所思的皱起了眉头。
旁边的胡车儿却是毫不收敛的哈哈大笑:“军师真个锦囊妙计,佩服佩服,曹操本人极好包抄粮道,对自己的辎重后勤怎么会不严防死守,我早已打量过曹军后勤北营的布置,营垒前拒马鹿角等工事一应俱全,敢问军师莫不是有通天手眼,能让我部骑兵入壁,别到时偷鸡不成蚀把米,将军,这等雕虫小技简直形同儿戏。”
眼看胡车儿抬杠,公孙默暗自叫苦,看来历史上的贾诩和胡车儿互相看不对眼,不然怎么会三番两次给自己难堪。
哎,真是的,人生一场互相松绑,同事一场何必非要搞这么剑拔弩张呢。
虽然心里翻江倒海,但公孙默却喜怒不形于色,撂过张绣的话头冲着张绣微微一笑:“这便要看将军是否愿意割爱了。”
看着眼前来回忙碌搬运的士兵,张绣依旧是一脸忧色:“军师,你说如此走险之计,曹贼若是拒之不纳,岂不是搬石砸脚?”
“将军莫慌,曹贼生性多疑,此等兵法虚实障眼,必然入瓮。”
虽然嘴上说的斩钉截铁,但公孙默心里也是慌如老狗。自从穿越过来后,公孙默搜肠刮肚回忆淯水之战的始末。按照史书记载,张绣之所以在此役能够击败曹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允许张绣兵士身着盔甲穿过曹军阵营(绣降,用贾诩计,乞徙军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绣又曰:“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绣,皆听之)。
当初读史书时,公孙默打死都想不出,贾诩是用什么理由让曹操同意这个近乎露骨的要求。要知道在冷兵器的中国古代,你带个武器刀枪棍棒的家伙事都还好说,但若是私着盔甲被发现,不好意思,基本就是顶格处罚九族消消乐。
比如西汉名将周亚夫就触了这个霉头,因为儿子私下买了纸盔甲惨遭连坐处死(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堪称是实力坑爹。张绣贾诩到底给曹操灌了什么迷魂汤才能得手?史书上没有记载,公孙默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脑补了。
而公孙默给张绣的建议,则是主动掘开淯水东岸堤坝,让水势淹没己方营帐,随后再以河水溃堤淹没营地的借口,向曹操要求移屯到外围高地驻扎,以此名正言顺的让士兵携带兵胄过营。
好家伙,这是来了个低配版的水淹七军?
张绣听完这个建议,虽然觉得确实异想天开,但是富贵险中求嘛,毕竟正面硬刚肯定是作死,不使点旁门左道的手腕肯定没戏。
当张绣派遣使者前往曹营通禀时,公孙默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此时正是五月份,远没到淯水汛期泛滥的时候,曹操要是较真派人来查看,张绣这到处是纰漏的说辞很容易穿帮。
然而也许是受降后的曹操得意忘形,居然都没有派人前来检查一下堤坝,若是有心查看,张绣决堤作伪之相一目了然,曹操却一口答应了张绣军的过境请求。
至此,公孙默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能在厚黑学鼻祖曹操面前玩心眼,绝对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军师如此神机妙算,纵然张子房再世也不过如此也。”
张绣看着正着甲拔营的士兵,对公孙默的随机应变佩服的五体投地,都不无谄媚的将自己的头号军师恭维为张良,要这么说,你张绣岂不成刘邦了?
“将军言重,在下实在当不得如此过誉。”
虽然嘴上自谦了一下,但公孙默却是受用的不行,从小到大无论学习还是能力,都是不显山不漏水中资之材,从来只是社交圈子里的边缘角色,爱好历史的他更是被人当成书呆子,没成想树挪死人挪活,换了个年代自己是登场即高光。
当然,对于先前七个不服八个不岔的胡车儿,公孙默也没惯着,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吹出来的牛逼做成了那就不是吹牛逼,而是真牛逼,因此公孙默一步三摇的走到胡车儿面前。
“胡将军,我这手雕虫小技,可还入得你法眼吗?”
只见夜色阑珊之下,胡车儿的脸都快憋成猪肝了,明显是心里七个不服八个不岔,但碍于张绣在旁边,胡车儿也不好发作,只能从牙缝里蹦出来一句:“我军此役以少胜多,全赖军师运筹得当。”虽然只是一句场面话,但估计胡车儿心里已经把公孙默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真是让公孙默好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