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天府之地必不能守。下游扬州孙策有霸王项羽之相,扬州已是其囊中之物。”
说到这,诸葛亮戛然而止。
“荆州呢?荆州有何见教?”公孙默迫不及待发问。
“刘表确是一时俊彦,长子刘琦也素有雄风。然蔡瑁张允蒯氏兄弟等荆襄门阀掣肘,刘氏实难有所作为。刘表年事已高,一旦作古,安知其身后不会有易牙竖刁卫开方之患?荆州坐拥襄阳江陵两大重镇,扼守汉水长江命脉水系。若旁人趁虚而得,荆州堪成两可枢纽,逆流可徐图益州,顺流可进击扬州,一旦三州连壤,当凭借长江天险与北兵一争。”
眼下诸葛亮的说法,和日后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大同小异。但是要知道隆中对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的事,那会儿官渡之战已经打完了,天下格局基本明朗,而且刘备也已经来到荆州。眼下各方势力还处于犬牙交错的阶段,诸葛亮怎么能对未来的走势拿捏的这么一清二楚?
要不咋说人家是卧龙呢?
“卧龙先生金石之言,开我茅塞。只是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诩兄请说。”
“在下斗胆一问,卧龙先生可有栖身之选?”
“诩兄应当知我族平辈三人,吾兄诸葛子瑜(诸葛瑾)已前往江东避祸,吾弟诸葛公休(诸葛诞),已经奉许都为正朔,在下当另寻高就。”
“愿得先生明言?”老子今天非要问个水落石出。
“若以文身修刃,不如终于田亩,言尽于此。”说罢诸葛亮便把地图卷了起来,显然不愿意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
眼看话题已经到了,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名堂,公孙默只好就手一躬拜别:“今日与先生一叙,获益良多,改日再登门拜访。”
“无妨无妨,我这一方陋室帘青草色,当得诩兄这等鸿儒往来。”
虽然这话听着有点不太对头,公孙默也没想太多,双手抱拳一声“告辞”便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走出茅舍,伍复早在门外恭候多时,公孙默随意低头看了看院子青砖上的苔藓,脑子电光火石的窜入了念头。
终于知道诸葛亮那句话哪里不对头了,他那句“一方陋室帘青草色,当得诩兄这等鸿儒往来”,分明是引用了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想到这,虽是夏日光景,公孙默的脊背依旧冒出了一丝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