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宛城重生,我助皇叔定江山 > 第59章 远交近攻大周旋

第59章 远交近攻大周旋

徐庶虽然口头答应的栖身章陵,但并不接受官职,只是以客卿的身份参酌军政,身份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参谋。虽然是白身,但是谁都不敢真把徐庶当成编外人员,不光刘备对徐庶礼遇有加,重要政事会上徐庶座次也相当显赫,而徐庶也确实不负众望,在诸多长策谋划上都多有见地,纵然是想心高气傲的关羽,对徐庶的才华也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张绣向襄阳的去信内容如下,只是说了蔡瑁离城后遭遇山贼截杀,不幸殒命,尸首已经送回襄阳,只字不提章陵事变。同时在信中向刘表表奏刘备为章陵太守,张绣为南阳太守,马良马谡不太愿意抛头露面,还是打算隐居幕后。

不出刘备所料,上书给刘表后,襄阳方面却是石沉大海,完全不做任何回应。对于章陵的冲突,双方都非常明白一点,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大家在外交层面虚与委蛇也好,撕破脸皮也罢,最终一城一池的得失还是要真刀真枪较量,耍嘴皮子没有意义。

当然,襄阳方面不动口不代表不动手,嘴上没吭气,但是手上可是没消停,一方面迅速向前沿阵地蔡阳增兵五千,将其打造成对抗刘备张绣的前沿阵地。另外一个反制举措更是釜底抽薪,那就是直接切断了对张绣的粮草输送,同时新野的粮道也被襄阳切断,相比军事对峙,显然绝粮之计更是釜底抽薪打到了七寸。

不过这手倒也并没有出乎刘备意料,你都把事闹大了,还指望人家好吃好喝供着你呢?好在新野本是马氏根基,粮草自给自足问题不大,难的是章陵和宛城。虽然拿下章陵后的存粮补给解了燃眉之急,但多了那么多张嘴吃饭,光靠吃存粮的棺材本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找不到破局的办法,到时不用大兵压境了,饥肠辘辘之余两万人马肯定一哄而散。

另一封信则寄给了长公子刘琦,其中基本都是陈词滥调,无非是什么以后章陵便是公子臂膀,若荆州朝局有变,张绣刘备作为外兵随时待命,至于襄阳内务,则希望刘琦多多关照,言下之意,自然是希望能拨付粮草为前线输血。

刘琦的回信倒也痛快,表示既然大家为自己接掌荆州鞍前马后,自己自当投桃报李,襄樊方面绝粮,但是张允蔡氏的手暂时伸不到刘琦的根基江陵,江陵作为荆州军事重镇,粮产极为可观,更为可喜的是,虽然江陵与章陵陆路隔着千山万水,但是江陵却可以通过长江水系一路北上直达南阳。如果对这段路线没有个清晰的脑补,那么换个说法,襄樊之战时关羽北上包围曹仁时,走的正是这么个进军路线。

唯一的问题在于,从江陵逆流而上的水路,必须要途经江夏的洪湖和洞庭湖水域,而这片水域的制水权,则牢牢被刘琮党的军头江夏太守黄祖死死捏在手里。

那日公孙默和徐庶在手掌上写下的那个“孙”字,正是打算借助江东孙氏拔掉黄祖这个钉子。

虽然从三国的脉络分析,荆州和江东之间水乳交融的联盟是顺理成章的,但对眼下的刘备张秀而言,联合江东孙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务之急是要除掉黄祖这个绊脚石。

江夏黄祖的梗塞除了阻绝了江陵与南阳的联系,还有另一重考量,那就是江夏的水军随时可以与樊城的步兵水陆并进进逼南阳,如此兵锋双管齐下,必将难以为继。

此外还有一虑,黄祖也非除不可。入得章陵蔡瑁府库后,里面财宝锱铢直看的众人咋舌,蔡瑁在荆州敛财掠富多年,私房积蓄尽数存放在了章陵老巢。

但是刘备等人看着这一堆连城之富,却是踌躇的直皱眉头。

原因很简单,有钱你得有地方花才行啊。

南阳作为四战之地,北面的司州早已是不毛之地,连东京洛阳都被付之一炬了,形同鬼蜮一般,更遑论商旅货贸。

东北面的豫州商旅倒是颇为蓬勃,但曹操早就和宛城打的不可开交,通商之事天方夜谭。再说最近的荆州本土,人家都和你处于战时状态了,什么通商云云更是天方夜谭。说白了,南阳在和周遭势力的贸易战中,处于有钱没处花的尴尬境地。

唯一的口子,便是江东孙策。

无论是刘备还是张绣,和江东孙策向来是毫无交集的陌路人,彼此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江东地广民绕,自从孙策将扬州六郡一统后,扬州一方天地可谓蒸蒸日上。若能与江东通商,兵马钱粮军械便可不绝如缕,襄阳的封锁制裁也就不攻自破了。

综上所述,除去黄祖这个碍眼的钉子户当然是势在必行,仅靠张绣刘备二人两万人马,显然力有未逮,然则黄祖和孙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若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