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日还算风平浪静,过江的小半个时辰船行四平八稳,除了平素在陆路履步的关羽稍见晕乎外,公孙默简雍甚至是西凉出生的伍复都没有大碍。
抵达柴桑已经天色入夜,但是按照邦交常规,显然不可能晚上一板一眼的谈正事,因此各人安顿好之后,虞翻和鲁肃先为众人摆置了一桌小宴接风,虽然虞翻却是谀谈之徒,但口舌确实了得,在接风小宴上从江东风物到天下大势无所不谈,正好简雍也好个高谈阔论,这两人也算是旗鼓相当,这一番酬酢也算是海阔天空。
不同于宛城的西凉胡酒,江东宴酒却是清冽而毫不缠头,除了公孙默稍见晕乎,其余人依旧面晰神明,尤其是是虞翻简雍,这两人的酒量简直是深不见底,桌上的推杯换盏,下来了两人的寒暄谈锋依旧是侃侃不绝。
“既然如此,翻便不打扰各位歇息了,明日一早与我主谈晤,还望各位不要误了卯。”将众人送回住处后,虞翻叮咛了一番便拱手作别,旁边的鲁肃行了一礼也去了。
公孙默原本还想找简雍盘桓一番,好歹为明天的谈判再会商一下,然而简雍却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道了声晚安就大大咧咧的回房就寝了,看对方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公孙默也只能把话咽道肚子里,心绪不宁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公孙默便被院子里呼喝嘈杂的声音吵醒了,去院子里一看,原来是关羽和魏延已经领着使团将士们操演。说来有趣,使团因为是联合出使,为表公允,一百名将士也是张绣刘备麾下各占一半。而关羽魏延有之前武场难分伯仲,自然都是心有戚戚,此时各领本部五十人马出操,无疑也是两人统帅驭兵能力的比拼,也无怪乎两个方阵的将士都比划的格外卖力。
不过有顷片刻,听得大门一阵喧哗,虞翻便带着鲁肃满面春风的进来了,一番客套后,便领众人上了车。
按照原有仪程,简雍公孙默是打算带上护卫前往会场,但眼看对方是轻车便马,随机应变的简雍临机决断,只带魏延和关羽随行,一来人家排场从简,自己再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不免有张杨之嫌。其次,四人利落行头不带护卫,也可彰显对江东方面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马车走的不快,摇摇摆摆的晃悠便到了地。孙策眼下的三个官方头衔,都是许都曹操不久前册封的,分别是军职讨逆将军、爵位则从原先的乌程侯升级成了吴侯,行政职位相比之下就寒碜了些,只是个会稽太守。
而柴桑都不在会稽郡的辖区范围里,据虞翻所说,孙策今天是在柴桑的公所里接见使节,想来倒也无可厚非。
柴桑城所的门头虽然不起眼,但孙策迎接的行头倒是颇为隆重,众人下车后,门后两侧的迎宾仪仗同时吹响了沉闷的长号,听上去就和轮渡启航时的汽笛一样振聋发聩。
进入大门时,一旁的司仪郑重的报号:“豫州刺史刘备
,南阳太守张绣特使,求见扬州吴主孙策。”
一听司仪这么个说辞,公孙默心里咯噔了一下,余光瞥了一眼简雍,也是不露声色的扬了下眉毛。
司仪所报的刘备张绣头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自家领导孙策的帽子扣的就有些腻歪了,按理应该是对等的行政头衔“会稽太守”才对,这个莫名其妙的“扬州吴主”显然是有意为之,一方面强调了孙策对扬州全境领土的主张,这个没头没脑的“吴主”,多少也有点自立为王割据江东的野心。
当然,公孙默不是说话不过脑子的孔融,对于这种不合礼制的迎宾硬伤,权当左耳进右耳出,事情能谈成才是王道。
走入厅堂中,公孙默迫不及待的看向主座,主座一员一身戎装扮相的凛凛虎将,不是小霸王孙策又是何人?
不同于后世影视形象描绘的英气勃勃的形象,武辈出身的孙策身材可以用膀大腰圆来形容,再加上这一身招摇醒目的战甲,乍一看倒是很有三分董卓董胖子的风范。但是不管怎么说,孙策这扑面而来的武罡之风,确实当得起许贡口中的“小霸王”之绰,放到战阵上活脱脱一个杀神。
“诸位跋涉前来,柴桑蓬荜生辉,入座便了。”形象人高马大的孙策声音却颇为儒雅。
四人落座后,孙策先向他们介绍了对面的江东文武,为首的一个与公孙默年纪相仿的中年人,正是江东吴郡士族的魁首人物张昭。说来好笑,公孙默总是先入为主的把张昭想象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其实从年纪上来说,永寿二年(156年)出生的张昭,甚至比建和元年(147年)出生的贾诩还要小上九岁,也就是说眼下的两方文武中,公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