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岁数最大的老先生。
再往下属,则是侍御史兼九江太守张纮,世人虽然谈到张昭张纮都二张二张喊顺了嘴,甚至不少人还移花接木的以为他俩和荀彧荀攸一样是啥叔侄,其实这两位徐州老乡只是姓氏撞车,并无血缘关系,大家也就别乱点族谱了。
众所周知,江东政坛的主旋律一直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首的吴郡士族,和周瑜鲁肃吕蒙等“淮泗派”人士之间的二人转,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赤壁之战的十字路口时,双方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对立。
而眼下二张能够位居首席,无疑也就意味着在后孙策时代的幕僚格局下,江东派依旧是势大一方。
而再往后数的三号顺位,终于是轮到琴音业炎的周公瑾登场。
这位孙策的连襟除了演义中遭到了罗贯中的刻意抹黑,但在历史爱好者的主流印象中,光是周瑜那“曲有误周郎顾”的翩翩风度,就足以让无数人追思神往了,更遑论其赤壁之战中打出了水银泻地的攻势,如此附庸风雅的智士,在历史上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足为奇。
相比孙策略显壮魁的轮廓,周瑜倒确是不负玉树临风的美男子之名,不似张良潘安那般阴柔,眉宇间更是透露出一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阳刚才气。
周瑜能坐到这个位置,绝对是连襟孙策的格外关照了。此时刚刚和鲁肃一道投奔基友孙策的周瑜,头衔不过只是个区区的建威中郎将,你要问这个建威中郎将什么什么来头,这就和刘备给赵云自创的那个牙门将军头衔一样,妥妥的杂号将军,与日后挥斥方遒的大都督一职不可同日而语。
周瑜以降,则没什么太大的意外,分别是韩当程普黄盖三元老将,最后进来的虞翻顺势坐在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边缘,只是由于陪同使节的他到场最晚而已。
眼下众人已经落座,孙策便清了清嗓子:“今日荆州使节到访,与我江东磋商军盟事宜,诸位若有见地,当垂询使节为我解惑。”说完便坐回去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