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在万全山下的客店与姐姐、高夫人和小朱棣分别后,欲回上清观陪清远师傅,但终觉自己是和尚,长在道观居住不方便,便不愿去了。他心想:“宗泐大师学识渊博,何不去少林寺寄居,以便随时向其求教学问。”于是,道衍重新上了嵩山。
宗泐与道衍几次谈话后,深知他才识过人志趣不凡,不是老死佛门的材料,便对他道:“少室山下有个藏书阁,正无人监守。阁里藏书两万多册,除佛经外,诸子百家之书均有,贫僧欲托你去监守藏书阁,不知可否?”
道衍道:“敢问大师,阁里藏书,允许道衍看吗?”
宗泐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道衍师侄只要守住里面之书不丢即可,当然允许。”
道衍道:“谢谢大师给道衍安排了个好去处啊!”
从此,道衍一直住在少室山监守藏书阁。
元至正十一年(1351),明教和白莲教联合起义。当时元的民族压迫,已引起汉族和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强烈反对,因而一处起义,全国响应。元朝的统治基础崩溃了,苟延残喘了十几年,终于被推翻。
当时反元起义有多股势力,势力最大的是明教。白莲教联合的韩山童红巾军,在韩山童死后,分裂成很多派,其中一派的首领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善用人,用刘基为军师,以徐达、常遇春等为大将,又有明教的支持,势力很大,成为推翻元朝的主要力量。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又灭了张世诚、陈友谅、明玉珍诸股不服他的势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明朝。
这期间,宗泐大师常去看道衍,袁珙也常去访道衍,刘基仍几次派人去请道衍。华云龙带领万全山的白莲教教徒起事,成了朱元璋部下将领,他也亲自去少室山请道衍。因此,道衍虽身居少室山藏书阁,对天下大事却了如指掌。道衍虽出家,但心里始终装着天下黎民。对姐姐的许诺只是敷衍,他也曾心动过,想出山辅助一个明主,恩泽天下黎民。可是,他遍察诸路起事首领,没一个人是值得自己去襄助的。后来,朱元璋称帝了,但他终因朱元璋曾嫁祸于自己而耿耿于怀。后来,他又听说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认为朱元璋是个善弄权术的人,因而庆幸自己没有跟随他。他把诸葛亮的“风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的诗句写在纸上,挂在床前。
这中间,只有一件事,激起他心底的波澜。元亡后,若虹落入陈友谅之手。朱元璋灭了陈友谅,陈的后宫又落入朱元璋之手。朱元璋采纳刘基的建议,释放了陈友谅后宫诸女。道衍得到这个消息,欢喜异常,心想:“如若虹被放出来,我就还俗,与她破镜重圆。”可是不久,他的美梦就被打碎了。
袁珙已入明朝为官,向明太祖朱元璋举荐道衍。袁珙来到少室山藏书阁,二人寒暄毕,袁珙说明来意,道衍没表态,只向袁珙打听朱元璋放后宫美女之事。袁珙不知道衍有何用意,就据实相告:“太祖尚俭,不讲享受,对那些后宫美女有怜恻之心,灭了陈友谅后放了绝大多数后宫美女,听说只有一个因生得太美,太祖实在舍不得放,就留在他的后宫里了。”
道衍急问:“这人是谁?袁先生可知道她的名字吗?”
袁珙想了想道:“让我想想,可能叫若虹。”
还没等袁珙说完,道衍就拍案叫道:“不,我决不出山!决不去保他!”
袁珙一怔,愕然看着道衍问:“为什么?因为太祖后宫留了一个美女吗?”
道衍急红了脸,喘着粗气,不言不语。
袁珙看朱元璋与道衍均有异相,以为他们该君臣有缘,想尽力说服道衍去保朱元璋,便对他道:“道衍师傅,你对太祖成见太深了!”接着说出朱元璋许多爱将爱才的事迹,还诵读了朱元璋登基后亲自写的《祝天地文》。
道衍听得不耐烦,大声说:“哼!说得好听!帝位还不是靠诸功臣的血汗换来的!他一当皇帝即兴大狱、戮功臣,真可谓卸磨杀驴!如此心肠,岂能仁民?!”
袁珙见道衍怨恨这么深,知道很难请他出山,只得道:“道衍师傅,袁珙不敢勉强你。我今日先回去复旨,出山之事,请道衍师傅三思!”说完走了。
袁珙走后,道衍有些后悔,心想:“我一时激动,狠骂了朱元璋。他现在是皇帝,要治我的罪怎么办?就是不知道我骂他,他知道我在这里,便要频繁征召,这里也不安定了!”于是,道衍便毅然辞别了宗泐大师,离开了少林寺。
他听说清远大师已死,回上清观是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去处,他就闲云野鹤,到处寻胜览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