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十二回

第十二回

燕王第二次扫北凯旋后,回到北平休养。道衍每日陪燕王下棋、聊天,谈策略,论时势。光阴荏苒,一转眼道衍头发已由黑转白,但他志犹坚,体犹健。他想到人生苦短,常生“青云仍未达,鬓发欲成丝”的哀叹。但是,太祖不驾崩,他不敢出世。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终于盼到了太祖驾崩!

本来,太子死后,该从诸皇子中选能继大统者继位。若以能干、战功从诸皇子中选朱元璋的继承人,则非朱棣莫属。因为朱棣智勇有大略,又有道衍的幕后谋划。洪武二十三年(1390),他同晋王共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只燕王奋勇当先,率部追击,把乃儿不花歼灭在迤都山。朱元璋大喜道:“朕诸子中,唯燕王有雄才大略。”

可是,朱元璋的嗣位诏书,却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继位为帝。朱元璋怕诸王有觊觎帝王之心,遗诏让诸王各守其藩,不得擅入京师。

燕王在北平,知道太祖驾崩的消息后,即将道衍请到书房。燕王道:“父皇晏驾了,皇侄朱允炆登基为帝。”

道衍道:“阿弥陀佛!从此道衍可不必隐藏了!”

燕王道:“师傅,我是问你我该怎么办?请为我设计。”

道衍道:“你怎么办?这是你们家事,道衍外人,不该拿主意。”

燕王道:“皇侄仁弱,不善治国,国一乱,百姓将受涂炭。”

道衍道:“恐皇侄不能治国,千岁既有宏才,何不效周公辅成王?”

燕王道:“师傅取笑了,我怎敢比周公?而且此时怎效周公辅成王?成王年幼,不能治国,允炆成年,自有主张,而且身边必有谋士宠臣,吾虽皇叔,其言未必听……”

道衍不语。

燕王又道:“父皇所以立允炆为嗣君,大概是喜允炆仁惠能守成……我和允炆所见多不合,他岂能听我言?”

道衍叹道:“新皇如此,如不得匡正,国家实堪忧矣!百姓实堪忧矣!”

燕王道:“师傅空忧没有用。而且父皇明令各王必须守藩,不许擅入京师,即使皇侄肯纳我言,我也不能入京师辅君。”

道衍想了想道:“千岁何不入京奔丧,以观朝廷情况?若至君侧,千岁可以皇叔身份伺机向他详陈治国大略。新皇若不听,再作别图。”

燕王道:“师傅之言甚妙,明日我即带师傅进京。”

第二天,燕王即点了五千人马保护他进京奔丧。随行人员中有道衍和华平。华平是华云龙之子。华云龙随白莲教起事,白莲教和明教修好合并后,自请入朱元璋部。因从朱元璋灭张士诚、陈友谅有功,立国后华云龙被封都督司知,从徐达北伐,留守北方,官兼燕王左相,封淮安侯。后朱元璋因蓝玉案大杀功臣,华云龙受牵连致罪。其子华平原为李文忠部下,李文忠犯忤旨罪,病狱中,华平侍疾进药,因之坐罪。华平惧祸潜逃,被燕王收留,与道衍藏在一处。华平勇敢有机谋,燕王甚喜爱,因此今日令其同去奔丧。

燕王率领五千人马离开北平,浩浩荡荡,日夜兼程,一路关隘不敢拦阻,十几日后,到达淮安。因天已黑,便安营扎寨。

吃着饭,道衍对燕王道:“千岁,我们连续行了这些天没有休息,大家实在累了。我们骑马还觉得很累,军士步行,怎么吃得消呢?”

燕王对道衍一向言听计从,点头道:“常言‘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本王也有些累了,将士必然更累,咱就在此住一夜,明日再走。”

众将士欢喜,吃过饭各回帐篷休息。

第二天,吃过早饭,燕王刚要命令出发,忽然一个将军手捧圣旨骑马飞驰而来。到营门口,将军下马喊道:“圣旨下,燕王接旨!”

燕王不敢怠慢,急忙出帐对钦差跪了。钦差高声宣读了圣旨。这圣旨仍是太祖遗诏。原来,朱允炆的谋臣黄子澄、齐泰也都很有谋略,他们怕各藩王进京,不利朱允炆稳坐皇位,便向各路派出探马谍员探听各王的动静。所幸各王都严守本藩,未敢贸然进京,只有燕王带了五千人马,意图进京。

齐泰道:“诸王中,只有燕王机谋深远,而且握有重兵。他带了五千人马,千万不能让他入京。”

建文帝朱允炆道:“齐爱卿说得对,朕即派钦差赍先帝遗诏阻他。”

于是,建文帝派张弼赍太祖遗诏迎燕王,张弼行到淮安,正与燕王相遇。

燕王接了旨,道:“张翰林且回京复旨,本王立即回本藩。”

张弼知道燕王英毅,不敢忤他,道:“张弼这就回京交旨,请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