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十七回

第十七回

燕军行至五峰山,被滦河阻拦,只得扎营。时当冬末,天气尚寒,雨雪纷飞,河水虽已解冻,却无舟可渡。

燕王甚急,带领众将到河边察看水情,商量渡河办法。大家正想不出渡河办法时,燕王忽觉颈后一股寒风。他抬头一看,见西北昏黄,天有卷云;又见营前旗帜被风吹向东南。燕王知道,这是西北风将到的预兆,不由心头一动,想起道衍对他说过的话。

道衍与他密谈起事时曾说过:“要起事,必须有人辅保。要想让人保,必须让人相信你才是天命所归的真主。如陈胜、吴广起事,吴广事先将‘秦当灭,陈当兴’的竹书放入鱼腹中……”

燕王想起道衍的话,立即当着众将仰天笑道:“上天鉴之,若燕当兴,今夜河水结冰!”

诸将士见河水滔滔,无人相信燕王的话,有的还窃窃私语。燕王只作不见。

是夜,果然北风大作,天气骤冷。第二天早晨到河边一看,见滦河上下,顿失滔滔,结冰甚厚。

诸将喜道:“天助燕也,燕王当兴!”将士均向燕王祝贺,欢声雷动。于是,全军踏冰渡河。

此时,李景隆见北平攻不下,就留十万大军围城,自率四十万大军赴山海关,欲寻燕王决战。此时,李景隆已得知燕军渡河,即令先锋陈晖前去截击。张玉率燕军迎战,一阵冲杀,陈晖大败。

张玉驱兵追杀,边杀边喊道:“天兴燕王,河水结冰!”

燕军皆以为天助燕王,人人精神抖擞,奋勇向前,气势不可阻挡。

李景隆军未战先馁,望风披靡,全军崩溃。

自午至申,燕军接连攻下李景隆七座营寨,李景隆见难阻燕军攻势,连夜带兵逃了。

燕王麾师到北平城下,见城外尚有南军很多营垒,立即发起进攻。城外号炮连天,杀声震耳。道衍听到城外炮声、喊杀声,料是燕王领兵回援,也打开城门,杀向南军营垒。燕军里外夹击,大败南军,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南军大部被杀,只剩下几个将士,星夜南逃,追上李景隆的残部,同返德州去了。

李景隆逃到德州,查点人数,人马损失四分之三,非常懊丧,便在德州屯驻,拟待来春再战。

此时,忽闻有圣旨下来。李景隆以为朝廷要治他丧师辱命之罪,按军法处斩,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去接圣旨。宣读完圣旨,李景隆不禁大为惊诧,原来朝廷不但没治他的罪,反加封他为太子太师。他莫名其妙,急忙叩头谢恩。

原来,李景隆的败报进京,恰好黄子澄接了。黄子澄想:“若将李景隆战败的实情奏报,李景隆必获重罪,我也难逃荐人不当之罪。”他就将奏报匿了,反而向建文帝奏报:交战获胜,不过因时当冬季,南兵不耐寒冷,不便行兵,所以暂回德州,待来春再举兵。

燕王观天象预言结冰众将士踏冰渡河

建文帝信以为实,遂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

李景隆不知黄子澄代他隐瞒败情,因而不解兵败反升的原因。不久他接到黄子澄的密书,方知原委,对黄子澄非常感激。黄子澄书中勖勉他明春再举,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李景隆飞檄各处,调集军士。至第二年春,各处兵马齐集德州,总计五十多万。

李景隆再聚南军欲攻北平之事,早有探子报告了燕王。燕王召诸将商议。

朱能道:“军师辅三位世子,以悬殊的兵力守住了北平,现时我们实力雄厚,军威大振,李景隆乃败军之将,纵有几十万大军来攻,怕他什么?!”

邱福道:“朱将军说得对,我们深沟高垒,等待他来,北平固若金汤,李景隆能奈我何!?”

诸将均称是。

道衍道:“李景隆固然难破北平,但他若掐断我们的交通,久围不撤怎么办?北平十几万大军、百万百姓,吃什么?!”

道衍这样一说,诸将均目瞪口呆,没话可说。

燕王道:“军师有何妙计拒敌,请讲。”

道衍道:“以臣之见,王爷不如先将李景隆的军队调出,再调回,让他疲惫之后,再设计歼之。”

燕王道:“可是,李景隆岂能尽如我算,听我们调动?”

道衍道:“只要我们如此如此,李景隆这无谋书生,必能听我们调动。”接着他又悄悄地对燕王一一详告。

燕王道:“军师奇才也。”

第二天,燕王集十万大军于广场,誓师西征。他说:“我们去攻打太原、大同。那里的晋王、代王都怨恨朝廷,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