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十九回

第十九回

衍的话,同意将大军撤回北平。

铁铉、盛庸听说燕军撤了,便出兵追击。但燕军有序而撤,并不慌乱。铁铉和盛庸追到德州,见无机可乘,不敢再追,由着燕军安全撤走。

德州城的燕军知燕王北还,又见铁铉、盛庸的大军虎视城外,料难固守,就弃城而出,追随燕王去了。

铁铉、盛庸退了燕师,收复了德州,便向建文帝上表奏捷。

建文帝见表,心中大喜,对群臣大加褒奖,降旨封盛庸为历城侯,封铁铉为兵部尚书。

铁铉、盛庸在德州见了皇上晋封圣旨,非常高兴,便大赏三军,摆宴庆功。

未过几天,皇上又降圣旨,拜盛庸为平燕元帅,领兵北伐。于是,盛庸令副元帅吴杰进军定州、都督吴凯进军沧州。

不几日,定州、沧州皆下。定州、沧州、德州遥为掎角,合图北平。

消息传到燕王府,诸将不免惊慌。道衍对燕王低语了一阵,燕王轻轻点头。

第二天,燕王召集众将,下令出击辽东。众将各持异说,燕王只是不理,派张玉、朱能为先锋,自己亲统中军,邱福为后应,择吉日起兵。

过了几天,择了黄道吉日,教场点齐人马,大军出北平,直奔辽东。

第二天夜,燕军到了通州,天黑不能行军,就在城外扎营住下。

眼看大军东进、离北平越来越远,将士更是忧心忡忡。张玉对朱能道:“眼下南军在我们南门口鹰瞵鹗视,大王偏不在意,驱师向东,真让人忧心。”

朱能道:“是啊!铁铉、盛庸二人,不是耿炳文、李景隆,他们一旦攻打北平,不是儿戏。倘北平有失,大事去矣!”

二人商量了一阵,就进燕王大帐见燕王。张玉道:“现在盛庸受命,拥大军在德州窥视北平,大敌当前,我们应在北平准备抵御。怎么大王偏要出师辽东,舍近图远、伐缓忘急呢?!”

朱能也道:“张将军说得对,请大王乘出师未远,回军北平,防备南军。”

燕王听了,笑而不答。他屏退了左右,才对二人道:“这是军师声东击西之计。”接着,对张玉、朱能又低语了一阵。

张玉、朱能这才如梦方醒,不由鼓掌称善。第二天,张玉、朱能率大军,过天津,奔直沽(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疾速循海河南行。

这时,将士又惊诧起来:“大王誓师东征,为何向南?是不是走错了路?”

燕王道:“你们以为我欲东反南,走错路了吗?昨夜我见白气二道,由东向南而去。所以改变主意,改征东为伐南了。

众将士听了燕王的话,以为这是天兆伐南,因而对胜利充满信心,别无异言。

张玉、朱能率师疾进,遇着南军探骑,尽行杀灭。这一昼夜,行军二百余里。到第二天黎明,燕军抵沧州城下,并立即发动猛攻。

沧州镇帅吴凯,探得燕军去攻辽东,毫无戒备。此时见燕军骤然来攻,急忙命军士上城防守。众将士以为燕军是神兵从天而降,又慌又怕。

张玉率燕军冲到沧州东北角,亲率将士架了云梯攻城。城上南军将士死守,云梯上的将士纷纷被砍裂头颅、砍断手指,血肉飞溅。但张玉勇不可当,仍率燕军抢登城墙,终于杀却守军,跃上城墙。

吴凯知道城不能守,便想:“城终不能守,不如保存兵力,立即退出。”于是,与都督程暹、都指挥俞琪等开城出逃。

他们走了不远,遇着燕将谭渊带五千精壮燕军当路列了阵式。谭渊横刀立马,对吴凯道:“我等奉军师令,在此等候多时了!你们前有雄师,两侧又有伏兵,还能跑吗?”说着他用手向两旁指去。

吴凯等向左右看去,果见左右两侧呼啦啦尽是燕军旗帜。吴凯等见了,以为中了埋伏,心里惶惶无主,下令冲了一阵,被谭渊率军拦住,一阵追杀。南兵逃的逃、降的降。吴凯、程暹等见状,只得束手就擒。

谭渊实际只带了五千兵马,左右并无伏兵,只是虚设旗帜。手下的五千兵马在战斗中也有伤亡,他想:“这些降兵降将,若知虚实,起来反抗,便难以收拢。为了保险,莫若全部杀了!”他与副将商量,副将也以为他的想法对。于是,杀意立决。

谭渊让将士掘了一个大坑,至夜间,把三千多南军降卒全部驱入坑中,并用锹往坑中填土。三千多南军降卒,全被活埋了。

燕军行刑时,坑中悲哭哀号,惨不忍闻。持续一个多时辰,叫声才歇绝。

谭渊坑杀了全部降卒,把吴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