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二十回

第二十回

建文帝闻德州大捷,欣慰非常,供献牛酒,领百官一起去祭告太庙。齐泰、黄子澄二人都非常高兴。

建文帝在燕王发出“靖难”檄文时,因畏于燕王声势,明着罢了齐泰、黄子澄的官,暗中却仍把他们留在身边出谋划策。这次德州大捷,燕王败退北平,又要复齐泰、黄子澄官职。李景隆白沟兵败,被召还京师软禁待罪。此时建文帝欣喜,心想:“今后可永弭兵燹,李景隆辈也就免受池鱼之殃了!”他打算让他们官复原职,也不再追究李景隆的丧师辱命之罪。

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均奏李景隆失律丧师,且怀二心,应正罪以谢宗庙。黄子澄也上书请诛李景隆,以谢天下。

建文帝不准。此时是建文三年(1401),建文帝大祈祖坟、圣庙,准备大庆。

燕王乘此时机,又起兵南下。燕王临行,自撰祭文,哭奠阵亡将士道:“孤王起事,已与诸公共指山河、裂土分茅为誓,想不到中道维艰,诸公先亡,成果不能共享。诸公刀枪无畏,矢石不避,为孤王而亡。诸公命亡,孤亦肠断。为慰英灵,只有自强。孤王此时唯以清泪、酒浆奠祭诸公,希诸公英灵不泯,佑孤王成功,孤王必优待诸公亲属,以报诸公恩德。同时给诸公置祠立位,让诸公永世享受供俸。”读罢祭文,燕王脱下战袍,点火烧了,名为给“阴魂御寒”。诸将士及其家属见燕王如此,无不感泣。将士们个个奋激,愿为燕王捐躯效命。

这一切都是道衍的主意。道衍见人心可用,立即请燕王出师南征。

燕军从北平出发,偃旗息鼓,疾驰潜行,只三日便到保定。

燕军破了保定,才有探马报到南京。建文帝吃惊,立即停止了庆贺,命盛庸率诸路军严行堵截。

燕军过了保定后,燕王与诸将商议前方应先攻哪里。

邱福道:“不如先攻定州,攻取定州,方树我军声威。这叫先声夺人,慑敌胆魄。”

道衍摇头道:“德州是伪朝拒我的根据地、盛庸的行辕。我们出师即攻德州,才显我们志壮力强。”

燕王以为道衍的话很对,即移师东指德州。正行之间,忽有探马来报,盛庸已率大兵,进驻夹河。

燕王即要挥师踏敌之营。道衍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敌情未悉,即挥师贸然进攻,岂能胜券在握?”

燕王于是自率三骑,走近盛庸营旁偷看,看见盛庸结阵甚坚,不由想:“幸亏军师阻止,不然贸然攻营,非失败不可。”刚欲拨马回营另定良谋,不意已被盛庸营哨发现。盛庸接报,立派千余将士追赶。

燕王见众多敌骑呼啸追来,并不慌忙,命从者三骑先行,自己张弓搭箭,立马迎敌。见敌骑驰近,燕王连射数箭。他箭无虚发,每发一箭,便有敌兵应弦坠地。南骑见燕王如此箭法,立刻勒缰退却。燕王见追骑退去,才拨马加鞭,纵马回营。

燕王知盛庸营坚,守军警惕性高,不敢驱大军进攻,只率步兵万余冲击南军阵营。南军见燕军来冲阵,便以盾牌做掩蔽,坚守营帐。

燕王早做了准备,攻营战士使的都是长矛,钩住盾牌,互相牵扯,相持不下。道衍见攻营燕军已牵制了南军将士,即令邱福率一军乘隙攻入。

燕将谭渊,见敌阵营中烟尘滚滚,想必被燕军攻得溃乱,急欲上前争功,正要冲入敌阵,恰一员南将迎面扑来,执着长枪截住他厮杀。不数合,南军那将虚晃一枪,拨马就走。谭渊贪功,哪里肯舍,策马追去,不防被那将回马一枪,刺中咽喉。他身子晃了晃,跌落马下。偏将忙来相救,又被敌将拔剑一挥,砍作两段。

这南将叫庄得。南军见庄得如此勇猛,均高声喝彩,因而人人振奋,个个奋勇。

燕军见谭渊和偏将相继被杀,纷纷后退。庄得乘势驱杀,燕军大败。

燕王且战且退,刚退出敌阵,正遇朱能受军师所遣率铁骑前来接应。朱能给燕王带来道衍一封密柬,燕王拆开看了,就令朱能前行,自己率一队燕军岔入河坡小路,绕到南军背后。

南军正全力追杀朱能军,不防燕王率军从后面杀来。南军骤然受攻,顿时大乱。

燕王击破南军阵营,与朱能等会合,齐攻南军。

南将庄得,见燕军转败为胜猛攻南军,一时性起,不顾死活,向前乱闯。南军骁将楚智、张能也随庄得向燕军冲杀。

燕王忌庄得、张能、楚智勇悍,挥军把他们围了,下令放箭乱射。庄得身中数箭,倒地而死。

张能即皂旗张,在燕军箭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