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今江苏泗洪)。
泗州守将周初望风而降。
燕王入城,下榜安民,看望城中父老。
城中父老十分感动,燕王遍赐酒肉,亲加慰劳。父老皆喜,拜谢而去。
燕王正欲渡过淮河,探骑来报:盛庸领马步兵数万、战船数千,正在淮河南岸严阵以待。燕王想到道衍的话,不敢贸然渡河,就固寨养兵,以待良机。
燕王等了几日,心中着急,忽想了一个主意。他立即写了一信,遣使到淮安见驸马汝南侯梅殷。信中说要进香淮南,恳求他让道。
梅殷知道这是燕王假途灭虢之计,对来使道:“皇考有训,禁止进香。不遵先命,便是不孝。他不忠不孝,还进什么香呢?”
使者把梅殷的话回报燕王,燕王大怒,复致书梅殷道:“本藩出兵到此,实为扫清君侧。天命所归,何人敢阻!不早醒悟,后悔莫及!”
梅殷得书,非常愤怒,竟将来使耳鼻割去,然后对来使道:“暂留你口,归报燕王得知,君臣大义,他不知晓吗!?”
使者回报燕王,燕王见梅殷削使者耳鼻,这是对他的羞辱,十分震怒。但他想起道衍的嘱咐,没有发作,而是移军凤阳,从凤阳渡河。
凤阳知府徐安,听说燕王兵到淮河,命令拆淮河浮桥,匿所有船只,断绝水陆交通。
燕王见不能渡河,只得扎营驻下。这天夜里,燕王睡不着觉,反复思考,终于想出了一条好计。
第二天夜里,燕王自引军士来到盛庸营对岸,命令军士点燃火把,张旗鸣鼓,推木筏下水,故作渡河之状。
南军见了,以为燕军要抢渡,赶忙整备兵械,登船设防,只待燕军渡河时于中流袭击。哪知燕军鼓噪多时,并没有一筏渡河。南军看出燕王只是虚张声势,便各自还营暂息。
南军刚回到营房,还没睡觉,忽然营外杀声骤起,接着是很多燕军杀来。燕军大吼:“燕军从天而降!”吓得南军魂不附体。
这支燕军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朱能、邱福受了燕王密计,带着骁勇将士数百人,西行二十里,从上游乘了渔船,偷渡淮水,绕至南军营前,奋勇杀入的。
盛庸也被惊起,慌忙出帐上马,准备格杀,不意燕军乱发火箭,他的马被惊,把他掀在地上,致他跌伤了手足,几乎不能动弹。亏得手下亲兵把他扶起,搀扶着他到了河岸,他登了一条快船逃了。
常言“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盛庸一逃,立刻全营大溃。
朱能、邱福一面在南军营中驰突扫荡,一面夺了南军船只,送到北岸。
燕王得船,率军飞渡过河,上岸与朱能、邱福军夹击南军。
燕王尽得盛庸战船,连夜即攻陷扬州。
这一役燕王又大获全胜,杀死南军都指挥崇刚、巡按御史王彬,得了南军全部战船。
第二日,燕王在扬州庆功。燕王满面春风,举酒对众将道:“诸爱卿,你们说此次大捷,谁的功劳最大?”
诸将立即答道:“自然是大王千岁,千岁运筹帷幄之中,奋战沙场之上,其功哪个能比!”
燕王却摇头道:“不对,不对。孤王是让你们论诸卿之功劳。诸卿为孤王效力,孤王何能自己论功呢?”
诸将想了想,有人又道:“论诸将的功劳,自然是朱、邱两位将军了。若没两位将军偷袭敌营,夺敌之船,我们哪有此次大捷!”
燕王道:“朱能、邱福两位将军,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并非他们所谋。他们之功劳,究竟逊于设谋者。”
燕王的话,把大家都说得惑然不解。计是燕王谋,燕王又不要功,那么功劳最大者是谁呢?
燕王的话,只有副军师袁珙明白。他对燕王道:“大王,功劳最大者要算道衍大师了!”
燕王这才点头道:“袁爱卿说得对。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军师也正是如此。盛庸拥兵备船拒我渡河的情况,军师早料到了,并授我破敌之法。因此,破敌之计虽是我出,实是军师所教。”
诸将这才豁然开朗,但还是有人道:“军师虽预谋在先,但执行全靠大王,没有大王的英才,此计还是不能成功。”
燕王好大喜功,听了当然高兴,对诸将道:“当然。战之求胜,需要谋勇兼备。孤王今日言此,也就是要诸卿今后作战,要谋而后勇。”
诸将点头称是。
宴罢,燕王率军水陆并进,至高资港。燕军齐集高资港(今江苏镇江丹徒区西)内,舟船满江,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