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三回

建文帝闻镇江失守,非常焦虑,只得召方孝孺商议。

方孝孺道:“现在将帅临阵退却,军心低落,应速斩李景隆,以励军心!”

建文帝不忍道:“景隆忠于朝廷,虽丧师惨败,朕何忍诛之?!”

可是,朝廷大臣听了方孝孺的话,也以为李景隆误国。李景隆上殿,他们各举象笏,没前没后地乱击,把李景隆打得头破血流。

建文帝喝道:“住手!朕未下旨,尔等反了吗?!”众臣这才停手。建文帝又道:“李景隆,你看国家至此,有何法挽救?”

李景隆俯伏丹墀,战战兢兢,叩首不已,到最后才道:“以罪臣看,只有议和。”

建文帝听了,连声叹息,良久方道:“唉,为今之计,只有如此。朕派你与兵部尚书茹瑺,再到燕营议和。”

李景隆与茹瑺领旨,离了朝廷往燕营议和。

此时,燕营已扎在京畿。李景隆与茹瑺到燕营大帐,见了燕王伏地叩头道:“臣李景隆、茹瑺叩见大王千岁!”

燕王冷笑道:“公等来此何干?”

李景隆连连叩头道:“奉主上命,特来乞和。千岁准和罢兵,愿割地南北分治。”

燕王不待李景隆说完,即道:“我从前未有越轨举动,却遭无端加罪,削为庶人。公等身为大臣,未闻替我解释求情,现在反来做说客吗?我现在要土地何用?况且,现在割地何名?皇考明明已给我燕藩,却由奸臣拨弄,下诏削夺去了,不然何有今日?!必须交出奸臣,我才罢兵。天日在上,决不食言!”

李景隆、茹瑺见燕王恨恨之意难消,不敢复言,叩头退出,回京复旨。

建文帝闻燕王不准和,更加忧急。他知道燕王志在神器,即使杀了齐泰、黄子澄,也不见得息兵。于是,他又让李景隆去试探燕王态度,就说罪人齐泰、黄子澄已经贬谪流放,但都在逃,等拿住后即交给燕王处治。

李景隆面有难色,建文帝即诏在京的安王朱楹偕李景隆同去。

燕王听说朱楹来了,便开营门迎接入内。安王朱楹和李景隆将建文帝的话对燕王讲了。

燕王道:“楹弟以为皇上的话,是真是假?”

朱楹心知燕王不可骗,又不能讲实话为难道:“四兄明鉴,你的看法错不了,不必问弟了。”

燕王道:“我此来,只欲得奸臣,全无他意。”说罢,便设酒宴款待。

宴罢,朱楹离开燕营后,觉得不好向允炆交代,只好不辞而别,回他的藩地去了。李景隆不敢跑,硬着头皮回报建文帝。

听了李景隆的讲述,诸臣才知议和无望,有的道:“常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燕贼逼京,京城危险,天子龙体应效唐玄宗、宋康王,暂离京城,以避燕贼锋芒。”有的道:“皇上到了一个安全地方,也好调兵遣将!”

方孝孺独排众议,奏道:“京城国之根本,岂能轻弃?!城里尚有精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足以固守。只要拆除城外民居,伐尽城外树木,驱民运木入城,令燕军无可依据,这样坚壁清野,燕逆将不战自走!”

建文帝依计而行,令民拆屋伐木。时方盛暑,居民不愿拆迁,南军就纵火焚屋,大火连日不息。不日便将城外房屋拆光、烧光,将树木伐净。

方孝孺又奏道:“可令诸王守城,使燕逆投鼠忌器,不敢强攻。这样,城内就安全了。”

建文帝依方孝孺之奏,就命在京的谷王、伊王等诸王率兵民分段防守。

齐泰、黄子澄欲出京到南方募兵,建文帝怕他们走了,万一燕王向他追讨,无法搪塞,因此犹豫未决。但是,齐泰、黄子澄未待建文帝批准,便自去了。齐泰奔广州,黄子澄奔苏州。

建文帝知道齐泰、黄子澄私自出京,叹息道:“祸因他们而起,如今事如此,他们竟弃朕远遁了!”说着,懊丧不已。

正叹息,忽有黄门官报:“燕军已到城下了!”

建文帝一惊,焦急万分,急召方孝孺问计。方孝孺道:“臣亦无法,只有坚守待援,万一不济,只有为社稷而死。”

建文帝听了方孝孺之言,更加惶急。正在无可奈何时,御史魏晃踉跄趋入,奏道:“左都督徐增寿密谋欲为燕逆内应。”

建文帝一怔,但又想:“徐增寿是中山王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之弟,父兄皆大明忠臣,他不可能叛朕附逆呀!”这样想着,便犹豫不决。此时,又有一大臣入内奏报徐增寿欲反。

建文帝这才信了,大怒道:“想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