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虽然对允炆旧臣放宽了,但一想起允炆来,就恨恨不已。后来,又闻知以帝礼相葬的是马皇后之尸,允炆未知下落,让成祖心中怏怏不已。接着,他又听说允炆已剃发为僧遁去,有一个叫溥洽的僧人详知此事。成祖大怒,即命溥洽入狱,严加拷问。
溥洽说,他也是听传言说建文帝入了僧籍,所以并不知建文帝去向。
成祖无奈,把溥洽囚在狱中泄愤,并命给事中胡到处访察允炆下落。可是,允炆杳如黄鹤,久无消息。
后来,有人从贵州得到消息,说是建文帝曾路过贵州,在墙壁上还题诗两首。有人将两诗录来给成祖看,只见其中一首为:
阅罢愣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
南来瘴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
成祖推测词意,确系允炆所写,便派人持允炆遗墨去贵州题诗壁上对笔迹。两相对照,笔体绝似,完全可以确认壁上题诗人确系允炆,以此测知,允炆逃向南方。成祖密派使者,到南方诸省大肆查索,但均无下落。
成祖以为国中索遍不见踪迹,可能逃到西洋各国(现在南洋群岛各国)去了,于是决意到西洋各国访其下落,以求剪除。
西洋各国远隔重洋,并不臣服中国。成祖不惜耗费人力、物力,派使者下西洋,名为宣示威德,实是寻踪允炆。
道衍屡谏,成祖不听。道衍气愤,回庆寿寺专务编修《太祖实录》、审撰《永乐大典》,不再上朝。
朱元璋在日,吸取汉末中常侍作乱和唐李辅国专权自恣、搅乱朝政的教训,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在宫门外竖一块铁牌,上镌:“内官干预朝政者,杀勿赦”十个大字,以示后世子孙。建文帝嗣位,恪守祖训,对待内臣,仍然严刻。燕王为反允炆,厚礼结纳宦官,宦官多私往燕营,密报朝廷情况,成祖得国,多赖其力。
成祖登位,对中宫封赏甚厚。但是宦官自以为功高,犹嫌赏赐不丰。
成祖虽性残嗜杀,但对曾追随他的人,却不忘其功,非常宽容。太监们不满足,但成祖赏赐已超越常规,不能再加。因无法满足诸太监要求,弄得成祖很为难。
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让允炆旧将出任贵州、广西、辽东、宁夏诸边疆镇司,命有功的宦官,去监视他们。赐这些太监公侯服饰,职位在诸镇将之上。后来云南、大同、甘肃、宣府、永平、宁波等处,亦各遣太监出使,侦察外情。
帮成祖得国的有功太监,均已派出,只有一个叫郑和的,未委以任,成祖就封他为三保太监,出使西洋各国察寻允炆。
原来,建文出亡后,真欲下西洋隐居,便先在广东珠海永定寺暂住。永定寺住持僧性品北游中原时,与道衍熟稔。建文隐居永定寺后,性品观其君臣言行举止多不像僧人,就常暗中侦察。
一天夜里,性品正巡查僧舍,经过建文居斋窗前,听到屋里建文正在诵词,不由驻足聆听,仔细一听,听出建文诵的是李后主的《虞美人》。
性品想:“出家人四大皆空,怎么吟这伤感词?而且里面的‘雕栏玉砌’,哪里是寺院建筑?词里的‘故国’又是指哪里?”
他正在想,听得屋里另一个声音道:“师弟,今后不要再吟此伤感词了!我们既是避难,就应谨慎,吟这样诗词,容易让人看破行藏。”
又听一个人的声音道:“师弟,人应凭天知命,随遇而安。我们既出家,就是常僧,不要怀念京城的皇宫故国了!”
听至此,性品一怔。他曾闻知建文帝已易僧装逃遁,便想:“听他们吟的词和对话口气,吟词人肯定是建文帝无疑。”又想,“若是建文帝,到处流浪很危险。”于是,就挽留建文帝一行住在寺里。
性品又从《邸抄》知道,道衍做了太子少师,驻庆寿寺编《永乐大典》,就密派徒弟去京城,把留建文一行住在永定寺的事告诉道衍。
道衍回书,让性品留住建文一行,并嘱其为建文一行保密。此次他知道成祖派三保太监下西洋,亦知郑和从苏州刘家港出发,所经路线是浙闽两粤以至占城。他想:“郑和所经路线正过珠海,他们此行目的又是访察建文,建文仍在永定寺,岂不危险?!”于是,道衍给性品修书一封,密派使者飞速送至永定寺,让性品找一僻静寺院隐藏建文一行。
性品接到道衍信后,去见建文帝道:“师傅,请明告可是建文帝?”
建文一惊,掩饰道:“此